第9章 大同镇(6/9)
郎刘源清总制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诸军务,防备蒙古。
为了防止蒙古骑兵的冲击,大同时任总兵李瑾建议在天城之左挖一条长四十里的壕沟,用以遏止蒙古骑兵,得到刘源清的批准,令其三天之内完成。
李瑾平日本就驭下少恩,不得军心,这时得了统帅之令,加之工期紧迫,更加任意捶楚。
士卒不堪忍受,一下子就聚集了近百人,不但合力将其杀死,还胁迫总兵朱振代理指挥并纵火烧毁了时任巡抚潘仿的官署。
时任巡抚潘仿奏报,是因镇将用法苛刻才导致的兵变,希望朝廷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然而那位总制刘清源却奏请讨伐。
最终,嘉靖帝降旨,命刘清源和潘仿相机剿抚。
于是,潘仿与相应官兵设计擒获首恶十余人,缚献刘清源军门。
原本这场兵变已经可以逐渐平息,可是刘清源却是脑子一热,发了一则榜文,榜文中强调,当年五堡之变,朝廷处置太过宽松了,才导致了再次兵变,这次必须从严处置。
那些参加过那次兵变的士兵看到这个榜文,人人感到惴恐,以为朝廷要追理前次之事。
大同城内人心不安。
然而即便如此,刘清源却全然不顾,并且还火上浇油,他提议严加审问那些被擒获之人,然后根据那些人的口供进入大同城抓人。
刘清源的做法立即激起了士卒更大的惶恐,最终导致群起为乱。
潘仿和相应官员竭力维持秩序,指挥相应将领擒斩鼓噪者二十余人,但却已经控制不住局面。
第二日,刘清源亲自率领朝廷大军开到城下,大肆杀掠,并整顿好队伍准备强行攻城。
然而城中乱兵早已做好准备,城门紧闭,如今见官军如此作为,更加坚定了他们誓死抵抗的决心。
他们看到官军列队,将要攻城,更是主动打开城门,从城中杀出。
大同边军都是久经战阵,特别是五堡军兵,更是骁勇善战,京军不是敌手。
不过京军毕竟人数众多,再加上京军中还有不少修炼强者助阵,从城中杀出的乱兵很快不敌,悉数退入城中严密防守。
官军攻据四关,昼夜围攻,城外横尸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