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秦之赋税(2/6)
理,但是那是由朝廷来处理,而非直接让百姓理所当然的造反。
——若是没有这么个信誓旦旦的“造反有理”说,那么百姓们真的有这种心思的时候,总会犹豫一番,说不得最终便不会选择这一条路,最终造反的人数也会少上许多;
但有了这么一番话,别的百姓未必能理解,但是这四个字完全可以让他们深深记住,最后引动的造反人数就完全不可预测了。
但,不论这些怎么说,后续如何处理,有一件事确实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以史为鉴,高明,青雀,你二人务必将这四个字牢记于心。”
虽然这妖言说的内容都有问题,但是从一定角度上讲,确实是各地造反了,后来的朝廷才能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事情的度在什么地方,从而维持住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不至于重蹈覆辙。
而这些,史书上均有记载。
虽然或许有一些偏颇之处,但依旧不妨碍作为一个参考。
李承乾和李泰在此时也顾不上彼此较劲,纷纷认真应下。
实在是这妖书说出来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让他们一时间都没有了之前较劲的心情。
-
除了皇室之外,官员们、特别是直接与百姓对接的地方官员们,也都纷纷感到难做。
这么一个造反有理出来,那些百姓们日后要是真的发了疯,提出想要减轻赋税或者其他要求可怎么办?一人两人当然无所谓,但要是真有什么能人,拉起来一城一州的人可如何处理?
不过,他们也只不过是地方官员罢了。
这些涉及到治理方向的事情,还是等着朝中决定了再说——再怎么着,也有皇帝和朝中的大人们拿意见不是?
-
还有家中有大量良田的主家,同样也开始有些烦心。
毕竟,农民起义,主体是农民。而他们这些人家,不正是有着大量佃户么。
家中老爷思索道:“那些佃户们平白是没有什么多余的心思的,更没有什么胆量。”过往一直都没有,现在,就算那妖书说了什么造反的大逆不道言论,想来佃户们一时半刻也生不出多少胆量。
“怕就怕,这妖书日后继续挑动人心,蛊惑那些佃户们,时间一长,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