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龙尾陂(1/3)
“人心尚未厌唐……这就是人心可用,天命尚且眷顾于唐啊。”刘秀对于这种情况深有体悟。
虽然皇帝一向宣称自己乃是天子,本朝乃是天命在身、蒙受天眷,是代替上天来牧民的……以此来让百姓们更加信服,让本朝的合法性和正统性足够完整,从而便于更好地统治。
但是说到底,什么天命不天命——虽然话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毕竟,如果风调雨顺,那朝廷就好治理天下,百姓们也能够更加安稳;如果灾祸连连,那朝廷的治理就难以为继,这个时候,就完全需要看命了,看看天命到底还在不在。
可是如果不谈论这种灾祸还是风调雨顺的事情,那这个天命,很多时候也就是那样了——更重要的,更现实的,更要关注的,是人心。
人心尚在,统治就尚在,朝廷就尚在,天命……也就尚在。
昔年大汉尚且还能勉强维持统治,民间的起义军或者反贼也并没有能够推翻朝廷,可是当王莽篡夺、自立称帝的时候,民间却是一片欢迎之声。
——人心,已经不在大汉这里了。
尽管当时,百姓们并没有闹出如同黄巢起义这样的大动荡,可这也已经充分证明了人心不在。
不仅民间的人心不在,就连朝中,也有大片的人心已经转移。
虽然,依旧有一部分大臣心中还想着大汉,想着刘氏,但这点人也并不能代表所有人——朝中的大臣,也有许多是愿意支持王莽取代大汉的。
朝野之间,人心已失。
若非如此,昔年汉哀帝也不至于一心想着研究天命问题,想着如何改变天命、或者如何更好地转移……
走到这一步,其实大汉就很难翻身了。
若非王莽本人根本解决不了大汉所面临的问题,解决不了百姓们的需求,促使天下进一步动荡——他这个刘氏子弟,到底能不能兴复大汉,还是两说。
人心啊……
甚至刘秀可以肯定地说,有时候,人心就代表了天命。拥有人心,就能够拥有天命。
这个理论,甚至还可以用在天灾连年的时候——如果哪怕是天灾连绵,一直不断,粮食减产,人们都很难活下去,可百姓们还真的就是愿意支持现在的这个朝廷,并不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