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1/2)
“陛下圣明。”
霍光暗想,
“陛下何其谨慎矣。”
“在光看来,无论京中内外、山东山西、亦或是江南江北,再无陛下一合之敌...”
刘据:“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狮子搏兔,亦用全力。朕不欲枉开战事,生灵涂炭,若实在没有办法开了战事,在生出一点火星前,就要迅速扑灭。”
霍光正容道:“陛下所言极是,是光冒失了。”
“不怪你,毕竟你我都是人。”
刘据自嘲笑了笑,没想到会有一天,自己因操持过度病倒...
说几句话,刘据有些乏,霍光上前扶躺刘据,用着不轻不重的恬静语气,汇报道,
“陛下曾言,军分两种,一种常备,一种雇佣,以卫将军合八校尉,就以此专军为主,常备军自不用再设备了。”
刘据点点头。
尽管各朝叫法不同,力役是一直存在的,早些各追溯到井田制下的助耕法,井田划为九块,农民耕种最中间的公田,就算是以力交税了,
各朝力役侧重点不同,秦朝大一统,要建造大量的土木工程,抽调力役是去做这些,
汉朝立国后,农民耕种过后,一年中或屯戍本郡,或驻防边境,为因时制宜。
汉朝内外形势严峻,武装力量不够用,只好全民皆兵,
圣明如文皇帝废黜肉刑,仍保留着力役,只说不许以力役占据农时,毕竟农才是第一大业。
唐朝时弄出的新税制,名为租庸调,见税收名目细化,其中还有一处,可以输庸代役,就是将代丁钱普及,不去出力役也可以,用物资或钱置换即可。
这样农民能在农闲时寻些别的营生,也可以节省农民往来调度浪费的时间精力。
从王道视角来看,用钱币代替力役是好事。
刘据记起,
关于力役,便宜老爹给他讲了个不一样的故事。
力役是为了劳民。
刘彻说过:“修筑河堤、修复长城,弄些百姓农民去干干体力活还行,加固守城,他们也都是出力,要想用他们上战场,是白日做梦,不够送给敌人杀的,
之所以还要往来调度他们,是因种地在一年中就忙活两季,其余农闲时间,朕不用白不用,况且,人一闲下来,就会去想不该他们想的事,饱暖生欲。
将他们调来调去,也是为了耗耗他们的气力,让他们没力气做别的。”
刘彻的话很真实,也很残忍。
在刘据想来,
因时制宜设置力役,与劳民加强统治,二者或许并不冲突,每个皇帝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