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三)(6/11)
及心情的调节,就像是在夜晚默默守护我们心灵的灯塔。
再来说说“丙寅,丙申”。这可不是简单的日期标记,而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两个点,它们与五行学说紧密相连。在这里,咱们可以想象成是自然界能量循环的两个特殊时刻,就像是每年特定的两次“大考”,考验着自然界的平衡与人体的适应能力。
“其运寒肃,其化凝惨凛冽”,这描绘的是“太羽”之年的气候特征——冷得那叫一个彻底!想象一下,整个世界都被一层厚厚的冰霜覆盖,空气里弥漫着刺骨的寒意,连呼吸都像是在嚼冰块。这样的气候,不仅让大自然变得“凝惨凛冽”,也让人体容易受寒邪侵袭,出现各种“寒病”。
说到“寒病”,最常见的就是“浮肿”了。想象一下,你的身体就像是被冻住的河流,气血运行不畅,水分代谢也跟着出问题,于是眼皮、手脚甚至全身都开始变得圆滚滚的,这可不是减肥成功的迹象哦!
那么,面对这样的“寒肃”之年,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别急,中医的智慧可是无穷无尽的!
首先,咱们得来个“温暖疗法”。就像是给身体穿上羽绒服一样,我们可以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比如羊肉、姜、红枣等,它们就像是小太阳,能温暖我们的脾胃,驱散体内的寒气。当然,别忘了泡脚和艾灸,特别是针对那些容易受寒的穴位,比如足三里、关元穴,它们就像是身体里的暖气开关,一按就暖洋洋的。
再来点“运动疗法”。别窝在家里当宅男宅女了,动起来!跑步、跳绳、瑜伽,任何能让身体发热的运动都行。运动就像是给身体装上了发动机,能加速气血循环,让寒气无处遁形。
说到方剂,咱们可以自制一个“暖身汤”。材料嘛,简单又实惠:生姜几片(约10克),红枣几颗(约30克),枸杞一小把(约10克),再加两块红糖(约30克)。把这些材料放进锅里,加适量水煮开,转小火慢炖15分钟,一碗热腾腾的暖身汤就完成了。喝下去,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仿佛春天提前到来。
至于脉象嘛,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在这里,咱们就简单说说“寒病”的脉象特征吧。一般来说,受寒邪侵袭的人,脉象会偏沉、偏紧,就像是冬天的河流被冰封了一样,流动不畅。这时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