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三)(9/11)
6圈,逆时针再转36圈,帮助肠胃蠕动,排除湿气。晚上睡前再泡泡脚,加点艾叶或者花椒,效果更佳哦!
“五之气”,转眼间,秋天深了,阳气慢慢退去,寒气悄悄袭来。雨水也开始多了起来,就像是大自然在告诉我们:“该添衣服了!”树木也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纷纷落叶,准备过冬。这时候的人们,得时刻注意防寒保暖,别让寒气趁机入侵身体。
老百姓们呢,一个个都变得机灵起来,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戴上了暖和的帽子,生怕被这突如其来的寒邪给“亲”上一口。而那些讲究养生的君子们,更是周到细致,不仅添衣保暖,还会喝上几碗热腾腾的姜汤,或者泡个艾草浴,从头到脚都透着一股子“周密”劲儿。
再来说说“终之气”,嘿,这简直就是自然界的“反转剧”!地气回归正轨,风伯伯也带着它的温柔,轻轻拂过大地,万物仿佛听到了春的召唤,开始偷偷地、悄悄地冒出新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候啊,空气中弥漫着薄薄的雾气,像是给这世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踩到了哪个刚探出头的小草尖儿。
不过呢,这美好的季节转换,也给我们的小身板带来了一些小挑战。有的人啊,就像那没关紧的门,身体里的“阳气”嗖嗖地往外跑,结果就容易出现“关闭不禁”的情况,比如鼻塞、流鼻涕啥的。还有啊,心也会跟着这气温的变化而“心痛”,感觉像是被什么揪了一下,其实啊,就是阳气不足,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温暖和保护了。更有人呢,会因为阳气没藏好,老是咳嗽,咳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面对这些个小毛病,咱们现代人可有一套应对之策。比如说,平时可以多揉揉“内关穴”——就在手腕横纹上两寸,两条筋之间的那个地儿,按一按,暖一暖,能帮助咱们守住心阳,减少心痛的感觉。再比如说,喝点“小青龙汤”,这可是个古老的方子,但效果杠杠的!它里面有麻黄、桂枝来散寒,干姜、细辛来温肺化饮,五味子、芍药来收敛肺气,甘草来调和诸药。换算成现代用量,大概就是麻黄、桂枝各9克,干姜、细辛、五味子各6克,芍药12克,甘草6克(具体用量请遵医嘱哦)。煮上一锅,趁热喝下去,整个人都暖洋洋的,咳嗽什么的,统统都拜拜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