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十六)(5/6)
嘛!
好啦,说到这里,咱们是不是已经觉得中医的哲学思想既深奥又有趣了呢?别急,接下来咱们来点更接地气的,比如穴位和方剂!
先说穴位吧,古代人说的穴位名称,有时候听起来就像是外星语,比如“足三里”、“太冲穴”。咱们现在就用现代名字来解释,让这些穴位变得亲切可爱。
比如说“足三里”,它就位于咱们小腿外侧,膝盖骨下面大约三个手指宽的地方。这个穴位啊,简直就是身体的“超级能量站”,按一按,能增强免疫力,促进消化,还能缓解疲劳,简直就是“懒人版健身房”嘛!
再来个“太冲穴”,它藏在咱们脚丫子大拇指和第二趾之间的缝隙往脚背上摸,大约两指宽的地方。这可是个“情绪调节器”,压力大、生气了,赶紧揉揉它,保证你心情立马阴转晴,比喝奶茶还管用呢!
接下来,咱们聊聊方剂。古时候的方剂,名字都美美的,像“逍遥散”、“六味地黄丸”,听起来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疗伤圣药。咱们就以“六味地黄丸”为例,详细说说怎么制作,换算成现代单位,让你在家也能当小药师!
“六味地黄丸”,顾名思义,六种药材组成:熟地黄240克(补肾阴)、山茱萸120克(养肝)、山药120克(健脾)、泽泻90克(利水)、茯苓90克(渗湿)、丹皮90克(清热)。把这些药材混合均匀,然后研磨成细末,每次取适量,加水调成糊状,或者做成小药丸,每天吃那么几颗,长期坚持,就能补肾阴、益精髓,让你精力旺盛,好像永远十八岁!
咱们聊聊脉象。中医把脉,那可是门艺术,也是门玄学。
想象一下,你的手腕上有一条“秘密通道”,里面流淌着你的“生命之河”。中医大夫轻轻一摸,就能感受到这条河里水的流速、温度、还有里面的“小鱼小虾”(血液、气血状态)。比如说,“浮脉”就像是河面上漂着的树叶,轻轻一碰就动,说明你可能感冒了,正气和邪气正在河面上“打架”;“沉脉”呢,就像是河底的石头,得用力才能摸到,说明你的气血不够通畅,得加把劲儿锻炼身体啦!
其实,中医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学问,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和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倾听身体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