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论篇第七十二(一)(5/5)
亮:“这穴位听起来挺有意思的,那药方呢?有没有啥药方也能帮咱调理这气机下降的问题?”
岐伯想了想,说:“当然有啦,不过咱得先弄明白这气机下降不畅的原因。要是因为身体干燥,咱就得滋阴润燥。比如说,可以用点麦冬、沙参、玉竹这些药材,熬成汤药来喝。这些药材就像是给身体‘浇水’,能让干燥的环境变得湿润起来,这样气机下降就顺畅多了。”
黄帝一听,哈哈大笑:“老岐啊,你这药方听起来就像是给身体做spa啊!不过话说回来,这药材的用量是多少呢?总不能一股脑儿地往里倒吧?”
岐伯也笑了:“陛下说得是,药材的用量可是个大学问。一般来说,麦冬可以用个15克,沙参12克,玉竹10克,这样熬出来的汤药既不会太浓也不会太淡,刚刚好。”
黄帝听了,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你这药方和穴位搭配起来,简直就是身体气机的‘交通警察’啊!既能让上升的气机不堵车,又能让下降的气机顺畅无阻。”
岐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这都是医家常理,陛下能如此重视身体的气机平衡,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说到这里,黄帝突然想起了什么:“老岐啊,你说这气机升降,跟脉象有没有关系呢?咱能不能通过脉象来判断气机是否顺畅?”
岐伯点点头:“当然有关系啦,脉象就像是身体的‘晴雨表’,能反映出身体的各种状况。比如说吧,要是肝木之气降不下去,脉象上就会表现出弦紧之象,就像是琴弦被拉紧了一样。这时候,咱就得赶紧采取措施,疏通肝木之气,让脉象恢复平和。”
黄帝一听,顿时来了精神:“那咱以后得多学学这脉象诊断啊,就像是多了一双透视眼,能直接看到身体里面的情况!”
岐伯笑道:“陛下说得是,不过学医术这事儿啊,可急不得,得慢慢来,一步一个脚印才行。”
黄帝点头表示赞同:“对对对,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那咱今天就聊到这儿吧,老岐啊,你可得好好教我哦!”
岐伯拱手行礼:“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