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项目投标(2/4)
不再使用传统的层级结构,而是采用了类似生物神经网络的组织方式。每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量子计算单元,可以自主决策,又能通过量子纠缠保持整体协同。\"
\"最关键的是这个。\"陈芸补充道,\"整个系统的拓扑结构是动态的。它能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网络形态,就像生物的细胞分裂和重组一样。\"
\"还有安全性。\"张明说,\"新的量子加密协议让每个节点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安全单元。即使有部分节点被攻破,也不会影响整体运行。\"
这个方案让在场的专家都惊叹不已。它不仅解决了现有的技术难题,还开创了一个全新的范式。
\"但成本会很高。\"财务总监提醒道,\"这种全新的架构意味着所有设备都要重新设计。\"
\"值得投入。\"林默说,\"这不仅是一个项目,而是整个行业的变革。谁掌握了这个技术,谁就能主导下一代智慧城市的发展。\"
正说着,一个意外的访客到来——市政府的技术顾问徐教授。
\"打扰了。\"徐教授一进门就直奔主题,\"我看了你们之前的试点数据。老城区的量子网络运行得很好,但有个问题:如何保证这种技术在更大规模下的可靠性?\"
\"正好。\"林默说,\"李明远,给徐教授演示一下新系统。\"
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启动,一个虚拟的城市网络在全息投影中展开。数以万计的节点闪烁着微光,组成了一幅动态的星图。
\"这是模拟的一个百万级节点的网络。\"李明远解释道,\"包含了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子系统。\"
\"看这里。\"陈芸调出一组数据,\"每当我们引入干扰或故障,系统都能在毫秒级完成自我调整。而且,它的学习能力让这个过程越来越快。\"
徐教授仔细观察着数据:\"自适应性确实很强。但环境因素呢?温度、湿度、电磁干扰这些会影响量子态的稳定性。\"
\"我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李明远说,\"新一代量子芯片采用了多重冗余设计,可以在各种极端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
正说着,系统突然发出警报。有人正在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