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草原上,开始变天了(感谢默尔所打赏加更)(2/3)
也不会太多。
得想办法从其他地方买来粮食,走月食国,看看能不能从武魏那边买到粮食,而且要派遣使者去和武魏谈谈,毕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
大概是因为王上去世的消息传开了,很快,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又有七个小部落投靠了晋国,晋国的兵马也彻底在草原之上铺开了。
然而这一次晋国并没有在草原之上修筑长城,只是每隔一段距离就建设一座军城,军城外围则是草场,还零星的分布着一些烽火台和堡垒,这些军城相隔较远,互相之间靠着烽火传信,互为犄角,牢固的结成了一条犬牙纵横的防线。
而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快速的铺开影响力,尽可能快的控制范围足够大的草原同时还不会破坏草场的环境,虽然现在这个草场因为兔子的存在看着有点惨烈,不过只要处理掉那些兔子,再养几年还是可以养回来的。
呼伦草原,西突厥的发家和崛起之地,茫茫的呼伦草原面积辽阔,整个呼伦草原加起来甚至和宣北笙如今控制的领地大小不相上下。
而在呼伦草原上,分布着的是星罗棋布的各个部落,有些大部落,人口众多,地盘辽阔,有着最肥美的草场,最彪悍的战士和最出色的骏马,他们有的部落人口都能达到百万之众,比如王庭,作为整个西突厥最大的部落,他们的人口足足有五百万,这个数字相当的可观,虽然比不上武魏,毕竟,武魏鼎盛的时候人口规模曾达到过五千万上下。
中型的部落也有着自己的草场和自己的子民,通常情况下,中型的部落人口规模大概在七八十万到一百一二十万之间,有着自己的军队,有着自己的马场,同样也有自己一套管理系统。
小型的部落就多了,整个呼伦草原上,就算是王庭也未必清楚到底有多少个小型部落,他们都在最恶劣也是最贫瘠的地方生存,人口规模从几百到几千,还有几万,大一些的甚至有十多万的。
而他们的生存环境就很恶劣了,甚至很多部落,到了五十岁以上的老者,就要自发的走向草原,进行天葬。
也就是在和晋国通商之后,他们的日子似乎好过了一些,靠着贩卖羊毛羊肉,他们也终于过上了冬天不死人的生活,若是能够偷着找到一些矿石贩卖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