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定岗(1/10)
老部长调研结束了,第一时间把李旭东交到了办公室,“去党校学习,有什么收获吗?”
李旭东不隐瞒自己的想法,“部长,您是了解我的,以前我没读过资本论,这次进去学习的业余时间里,我认真看了这本书,也结合了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请您过目。”
李旭东详细的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苏联斯大林指定的接班人马林科夫把自己逼上了绝路,权力集于赫鲁晓夫同志一身对于社会主义老大哥来说并不是好事,归结起来还是上下层脱节,身边的人想要往上爬就势必会溜须逢迎,保住自己的地位,导致方针路线脱离群众而变得好高骛远。
老斯同志之前又犯过一些错误,想要抹去他留下的影响就需要把他彻底推翻,这对社会主义大家庭回事极大地伤害,如果我们否定赫鲁晓夫的路线,就视同翻脸,关系会从亲密无间到逐渐降低至冰点。这个问题是需要高层领导拿出一定的方案来应对的。
控制人口数量,实行计划生育,大胆假设了粮食的增产数量和人口比例,将二十年后的人口和四十年后的人口数量一一用数据的形式例举了出来。
李旭东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凡事不能搞一刀切,又分析了分田到户和包田到户的好处和弊病,认为这样做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没有什么区别,前期靠分地,那么后期呢?
人口是不断增长的,土地不够该怎么办?公有制确实能解决很多麻烦,前提是大家的思想要一致。想要坐稳江山就必须有所改变。
对于边疆的建设,也提出了自力更生,自我开发的想法,我们的部队可以改制成建设兵团,把东北的黑土地,和西北的绿洲利用起来,开发成农业生产基地,缓解向农民征收过多粮食的问题。
工业生产上,国内的重工业和军工业都无法产生直接利益,只能靠农业和轻工业来维持,那就必须要均衡发展,我们能够出口创汇的物资很少,就更需要拉动内需,形成良性的内循环,才能加速军、重工业的发展。
最后就是对于层层加码的摊派方式进行了批判,认为干部制定指标和任务的时候,不能盲目,顶层领导下去调研必须下基层调查,不能只是听取汇报,毕竟领导汇报的时候难免夸下海口,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群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