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定岗(2/10)
提高产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设备需要检修和维护,需要更新,需要科学家不断创新,俄国支持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我们的工业化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积累,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创新,而不能好高骛远,还例举了小马过河的寓言说明了我们和苏俄的区别。
李旭东的想法和老部长的很多思路不谋而合,看得出李旭东是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群众考虑,老部长突然有些舍不得放李旭东离开了,这小子真的有大才啊,老部长又仔细询问了李旭东的一些工作思路,李旭东认为既然东北成为了重工业生产基地,那么就必须要有高科技产业基地和轻工业产业基地。
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最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从小学开始设立中医兴趣班,从小培养,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里,还可以在田间地头,可以在工厂里,可以在街道里,可以在福利院里。最关键的是把心思从阶级斗争向四个现代化发展的思路转变,只有自己的内功做好了,反对的声音自然就会减少了。
两人在办公室里一直交流了整整一上午,许秘书进来添了好几次水,李旭东也知道这是许秘书在催促他时间已经到了,他故意视而不见,没有什么事情比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更加重要,自己这个穿越者需要这个机会。李旭东最希望的是部长能把自己的意思转述出来,哪怕被批判也在所不惜。
午饭是和老领导一起吃的,对于香江的工作,李旭东充满了信心。
老部长今天出了和李旭东谈话,别的工作都没有做,他欣赏李旭东,认为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个真正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好干部。
鉴于香江的复杂程度,上级给李旭东同志配了司机兼保镖林松同志,还需要配一名秘书,这需要李旭东自己挑选,可选的人不多,政治上坚定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还需要熟悉粤语和英语,在香江工作必须会这两门语言,年龄还只能在三十岁左右,这秘书实在是不好找,女同志李旭东还不要,为了一个秘书的问题还折腾了好几个部门的领导,最后选择了一名外交部担任翻译工作的许海旭同志,他曾经在欧洲留学,懂英法德三门外语,年纪也很合适,才二十八岁。
李旭东先要给自己的秘书和司机上课,香江和内地的社会制度不一样,要求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