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一首怨塾诗(3/4)
可能说不明白,我能不能从头慢慢讲?”
我说:“你随意,毕竟你是脏东西,思维不如活人,你就按照你的节奏讲就行,我有耐心,也有的是时间听你絮叨。”
刘秀颜就说:“事情要从我来这里教学开始,师范一毕业就被分配到了这里,我原本是带三年级的,后来带到他们小学毕业之后,我又回头开始带一年级,那时候这个学校已经招不到学生了,好多老师都提前走了。”
“我家里没有关系,我也不想这里的孩子没有书读,就想着在学校取消之前,再带一年级的孩子半年,然后我也会被调到县里的小学去任教。”
“我记得那年冬天,格外的冷,一年级的孩子小,干不了活,我只能自己挑着两个桶,往教室里挑煤,还得自己给孩子们生火,但是我没有任何怨言,因为那九个孩子都很喜欢我。”
刘秀颜可能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啰嗦了,而我也是百无聊赖地盘起了葫芦,她就说:“我是不是废话有些多了。”
我说:“没关系,你继续讲便是。”
刘秀颜这才说:“后来有一天,周末,孩子们都放假了,我在办公室里备课的时候,校长就喊我,还有另外几个留守的老师去开会,说的就是年后学校取消,还有一些工作上安排的事儿。”
“开始会议还可以,可后来也不知道咋的,大家就扯到了这些个学校的历史上,其中好几个年岁大的老师,就开始有些不舍了,还有一个岁数大的老师,说着,说着就给哭了起来。”
“而我也是那次之后才知道,原来我们这个学校,并不是在山底下凭空修建的,在这个学校修建之前,这里原本有一个废弃的私塾,名叫山荫塾馆。”
“解放前,十里八乡的孩子,能上得起学的,都在这里读书,这里还有一个老先生,据说是清朝的秀才,解放后才去世的。”
“后来私塾改成了小学,没几年小学就搬到了村里,因为这里的私塾还是太小了,那会儿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了,原本的私塾就不够了,所以乡里就在村里找了几个大院,改成了学校。”
“再后来改革开放,乡里、村里的条件都好了,又准备扩建学校,便把私塾那边拆了,然后修建了现在的学校。”
“一直沿用到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