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纸张(2/3)
唐初十八大学士,他的老师里面就占好几个。
尤其是孔颖达,懂不懂孔子第三十二代孙,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经学家、大儒、易学家的含金量?
这种人物亲自书写的卷义,原版的卖你一千贯,都算我良心!
一千贯大约等于现在三百万买一本当世大家亲手抄录的书籍。
贵吗?
反正李承乾觉得自己很良心。
至于复印的就卖个平民价格,卖100贯就得了。
这波,这波是李二在娱乐,而李承乾在为了大唐的未来操碎了心。
什么叫昏君和明君的对比阿?
十八学士,一个典籍就能卖十八次。
没办法,李承乾确实是穷。
这都是为了练兵欠下的饥荒。
要知道,这八百可都是李承乾的家底子,肯定要按精锐中的精锐培养。
反正李承乾对比的就是李二的玄甲军。
至于李承乾有多么缺钱,大略算一笔账就可以知道了。
要想培养出一名普通的轻骑兵,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装备和战马的基础支出就近15-40两银子。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接下来还有经年累月的马术训练和粮草支出等着你。
一匹战马的草料就能养活6到10个士兵,这意味着养一匹战马的资源足够养3户人家了。
你饿着人可以,你饿着马就完犊子了。
这还只是轻骑兵,如果是像铁浮屠那样的重甲骑兵,那就更贵了,中原马根本承受不起这种重量。
只有游牧马中的佼佼者才能达到标准。
这样一匹马起码要500两白银以上。
而且他们还得一人配备三匹马,否则马匹在行军途中可能就累垮了。
另外,每个重骑兵还需要至少三个专业的辅兵来帮忙处理除了作战之外的所有事务。
如果说一个人能够在古代养起五万重骑兵,我只能说。
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即将莅临他忠实的长安。
这东西除非不吃不喝不会磨损,不然的话就算是系统直接赐予他,他都不敢领取的好吗!
农业社会是真的养不起啊!
这样一算,李承乾觉得,自己的东西卖的还是便宜了。
反正这群人的钱也只会在家里的土下面埋着发霉。
倒不如都被李承乾赚来。
到时候用这片钱财培养的军队挖他们家祖坟的时候,还能多些人手。
也算是这些人为盛世做的一些贡献了。
至于道德和面皮....
你觉得李承乾是古代人吗?
现代人谁讲究这个?
骂就骂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