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人口井喷的前提条件(1/3)
经过收割,称重以后,宋应星的努力也化作结果展现在了薛氏族人的面前。
“一石五。”
薛元嗣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最终结果。
收割的这块地,可不算是什么上等田,而是最为普通的旱田,可从旱田里面收割出来的粮食,已经接近上等田的两石产量了。
可想而知,薛氏家族所有的田产加起来,今年一共能够多收多少的粮食,而他这个族长,又能因此在家族中得到多少的威望。
且..也只有家族兴盛起来,他这个族长才能够借助宗族的架构获取更大的利益。
做小家族的族长,和做世家大族的族长,那感觉能一样吗?
“已经是超出我的预期了。”宋应星颇为遗憾的说道:“可惜的是,若是用我的方式,从育种开始便需要耗费力气,更别提后面了。”
“我们大唐的人口,还是太少了啊。”
“宋侍郎也不用过多的担忧此事。”薛元嗣说道:“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但仅仅是我族中这两年诞生的新生儿,便抵得上以往的数倍。”
“等到这批新生儿长大,我大唐还能缺劳动力吗?”
虽然古代的婴幼儿夭折率高,但耐不住当今皇帝早就让当今的医圣就婴幼儿时期的诸多事项一一写出了应对方式啊?
虽说对于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而言,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讲,影响很小,但对于薛氏这种家族来讲,有了孙思邈的理论指导,家族的婴幼儿夭折率显著下降了。
等到这些幼儿长到五六岁的时候,便可以成为劳动力补充了,等到再大一些,便是十分的用的劳动力。
“是啊,大唐立国才多少年啊。”宋应星恍惚道:“本朝平定乱世到今,还没有到一代人的时间呢。”
“再过些年,才能够见到大量的新生儿诞生。”
虽然大唐人口少,但因为耕地多的缘故,导致大唐的人均拥有粮食的数量很多。
等到宋应星的耕种方式传开以后,大唐的人均粮食拥有量就更多了。
随着粮食的充裕,人口井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但是人口过多,也不一定是好事,尤其是在粮食亩产量无法继续突破的情况下,便会产生总产量提升,但是人均粮食降低的情况。
而且...人口越早的达到峰值,封建王朝的周期就越短。
历史有一种悖论,封建王朝初期,能力极强的皇帝往往能快速推动王朝达到鼎盛(包括人口峰值),但这种“高效”有时反而可能缩短王朝的整体寿命。
但这不是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