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人口井喷的前提条件(2/3)
对的铁律,只是这些明君们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看不到问题的隐患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幸好李承乾是皇帝的原因。
因为他这类人,要么就是领导一切的主宰者,要么就是游戏人间的享受者。
但凡想要以臣子的身份推动变革,就得像张居正一样,大权在握。
否则从最基础的思维便与皇帝格格不入的这类人,最终都会走向毁灭。
因为封建皇帝,可不讲什么理本应该。
对于大部分明君来讲,爱民也不过是维持统治的手段之一。
被供养阶级可从未将供养者视作是跟自己相同的人,而是一种只需要极少数资源,便能狂野生长且能够产出大量资源的野生动物。
李承乾,才是封建皇帝中的异类。
“多好的技术啊。”
薛元嗣仍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堆在那里的粮食,纯正的地主阶级思维的他,在得到这种好东西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想将这种技术藏起来只在家族中流传。
因为若是大家都因此得到好处了,岂不是显得自己白得好处了?
还有宋应星带来的曲辕犁和筒车。
这种奇淫技巧,就不该流传出去给大众使用,就该被他们这些人藏起来偷偷批判才对。
“还劳烦薛家主通知薛将军,我这里的事情完成了,我也要回洛阳面圣了。”
宋应星缓缓吐出一口气:“至于我留在龙门这里的一切,全当是这段时间借住在您家里面的费用了。”
“还有,等到贵族中田亩粮食增产被周边的百姓发现以后,还请薛家主不要吝啬,倾囊相授。”
朝廷的大力推广,有时候还不如看到利益的这些人调动自主性推广的快,尤其是在涉及到土地这类命根子的时候。
“一定,一定。”
薛元嗣讪讪笑道。
倾囊相授?
你把我薛元嗣当什么人了!
但...薛元嗣听到薛仁贵的名头以后,突然有些发抖。
这位朝廷新贵说是省亲,结果在家里面一待就是数月不走。
还不仅如此,在薛仁贵回家以后,还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自称是薛仁贵亲军的家伙。
于是夏日的田野间,就能见到一队队精锐非常的唐军士卒在一位白袍将军的带领下,以清剿土匪,造福乡亲的名头开始维持起了当地治安。
甚至因为薛仁贵官阶的原因,当地的县令根本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能偷偷上书朝廷,但结果就是查无音讯。
经过薛仁贵的扫荡,龙门当地的道德水准都达到了路不拾遗,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