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三问之意(1/3)
“敢问沈先生,何为上等?”赵楷缓了几口气,有些不服气的反问。他自认为回答的已经很好了,没想到却只得了个中等评价。
“小样,还不服气,论见识你还差的远呢。”沈清见赵楷的神色,嘿嘿一笑,“第一问,如何看待北凉和北莽。这一题实则是看你的眼光格局,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你视北莽 和北凉如仇寇,则心里自然把他们视为一个整体,只会想着怎么对付他们,难免落了下乘,很容易只专注他们的军事实力,钱粮多寡,不会去用心观察两方势力的优缺点,行事事倍功半。若 是你能胸怀天下,把北凉和北莽装入心中锦绣河山之内,则看待事情又有不同,不管是北凉还是北莽,都有各自的长处短处,你站在一个执政官的位置上去分析,就会发现很多容易被忽略的 地方,看似庞然大物的两者,在细微之处自有漏洞。”
沈清看着赵楷陷入沉思,接着道“就拿北莽来说,自离阳王朝建立以来,天子百官自然就把北莽看做一体,实则是北莽分南北两朝,北朝皇族又分慕容和耶律两派,军中有守旧派派和新 生派,百姓汉胡杂居,社会封建制和奴隶制并行,境内佛道争锋,十二持节令坐地为王,等等一系列问题。若是分化应对,拉拢可用之人,稳住两不相帮之人,打压敌意明显之人,针对性布 置,自可事半功倍。所以第一问,考验的是你的眼光格局。你可知道你的回答,为何只得了个中等了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沈先生您的见解,让我茅塞顿开。冒昧的问下,第二问和第三问的深意又是什么”赵楷双手抱拳行了一个请教的礼仪,对于沈清的回答心悦诚服,眼光见 识确实高出了他一个层次。
“第二问,如何看待藩王。实则是看你的魄力如何,有没有那种敢于打破束缚牢笼的意志。离阳王朝从偏居一隅的小国,到最后鲸吞天下入主中原,各路藩王都功不可没,依照祖制分封 天下,镇守四方拱卫太安城。但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一切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昔日制度未必适用于今日,就好比数百年的井田制度,如今就已经被淘汰。开国之初需要各路藩王征战四 方,自然大加封赏,但此刻已有祸乱地方的端倪,尤其以广陵王赵毅为代表,广陵境内百姓听赵毅父子之名,恨不得食其肉,如此这般民心岂能归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