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黛玉:青春没有售价,舅母贴脸开大(1/4)
“启禀陛下,自初春以来,晋地、顺天府及四周方圆数百里接连两月不雨。春耕已经延误,补救也来不及。
臣请陛下下旨,立调山东、江南、川、贵各省府库粮食以援北地,赈灾安民。”
隆庆帝面容威严,大手一挥道:“爱卿所言准奏。今岁北地各省大旱,朕为天子责无旁贷,以身做责,朕一日四餐改做一日两餐。
今年除大祭外,宫中一切祭祀宴请全部取消。
凡北地受灾地区,免税一年,受其灾情波及之地减免赋税三成。顺天府皇室庄园田租今年全免。”
“陛下圣明。”
隆庆帝眉头一皱,光嘴上圣明啊?朕都做出表率了,你们不表示表示??
往常喊教化天下、拯救苍生不是喊的很顺口吗?现在到动真格的了,别光动嘴皮子啊!
最后还是六部尚书和林如海带头做出表率,底下的官员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响应了起来。
不过隆庆帝也清楚,天灾频发,年年让官员捐银子不现实。
所以隆庆帝便号召群臣,将自己家族名下的田地田租进行减免。
控制府中开销,去奢华存节俭,为天下万民安心。
隆庆帝金口玉言,群臣哪敢不应?答应是答应,能否做到可就又是一回事了。
……
钟粹宫中,太子看着锦衣卫送来的密报止不住的冷笑:“这就是满口仁义道德的官员,好的很!”
站在一旁双手拢在袖子里的薛虹对此却一点也不意外。
鲤鱼跳龙门之前说的:我跳龙门是为了广大海鲜同胞的利益!先成龙带动后成龙。
真让这些犊子跳过去了,反手就把龙门锁了,神龙在此,凡鱼莫近。
封建社会,那不就是这样吗?
有民谣曰:种地的吃米糠,卖盐的喝淡汤,烧炭的睡冷床,木匠住的全是泥草房。
织女做嫁衣一床床,大人取妾一房房。
赤地千里食白肉,朱门猫狗含饴糖。
“殿下勿恼,万幸如今大明边境安稳,且国库还算殷实,这场旱灾不足为虑。
臣以为,当务之急除了准备好赈灾的准备调集粮食往受灾各省之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