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长安候扶苏(2/3)
比起嬴政在的时候,他们的日子实在好过太多。
赵凌封扶苏为长安候,是否意味着要推行分封制?
这不就是他们一直希望的吗?
孔鲋也称道:“陛下圣明!”
王绾等人也已被赵凌折服,蒙武见赵凌如此对待扶苏,也为始皇帝感到欣慰,自然也不会有任何的意义。
扶苏却拱手道:“陛下,先帝推行郡县制,不可封侯,臣扶苏请陛下收回隆恩。”
要是换做之前,扶苏甚至觉得分封制并无什么问题,短短不到一月时间,他却经历了太多,如今他是不赞成分封制的。
为了大秦长治久安,他竟拒绝封侯。
赵凌笑道:“长安候不必推辞,朕不赐你封地,但你身为皇家血脉,身份自当尊崇,朕赐你纸墨笔砚,见君不拜,入宫不报。朕请长安候与科农院冯瑜收录诸子百家典籍,共修《万民典》,三年后,以《万民典》教化百姓,长安候可愿意?”
封侯不封地,见君不拜,入宫不报,这的确只是地位尊崇,并无实权。
百官亦能看出,赵凌对扶苏这位兄长充满了亲情,以后谁人还敢对扶苏不敬?
冯瑜站出来,被赵凌喝止,明眼人都能看得出,赵凌实则早有应对之策,扶苏的谏言之功就是赵凌硬塞上去了。
扶苏听闻赵凌让他修《万民典》,封侯不封地,这才拱手道:“臣扶苏,愿意为陛下效劳。”
孔鲋等儒家门生听到封侯不封地,心中也不免失落,但也不敢再提出异议。
赵凌把整个朝堂有权势的大臣都挨个收拾了一遍,他在朝堂上的威望竟隐隐堪比之前的始皇帝。
“朕以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墨家设计出一些可以节省力气,提高效率的农具,朕欲推广,由科农院召集各郡县乡里的匠人,当地制作,匠人年俸一百五十石,制作出来的农具,以科农院定价出售。”
赵凌将科农院的官员每五人一组派遣至除三川郡的三十五个郡县,公输班与赵凌在三川郡的时候已经制作出曲辕犁、耧车、铁齿耙之类提高生产率的农具。
如今便打算全国推广。
西文彦刚得到至高的荣耀,试探地问道:“陛下,匠人年俸是否过高了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