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掏尉缭的老底(2/3)
便要举荐,那便只有郡守县长等官员进行举荐,其中就太复杂了。
普通人一旦入了尚学宫,那可几乎就是有了逆天改命的机会,其中利益牵扯实在太多。
赵凌摇头道:“不靠举荐,以应试答辩为标准。”
“简单举例,法家考试便需熟读秦律。”
“墨家便要掌握力学、光学、数学。”
“还有《万民典》上的内容,解释其中意义,进行默写等。”
赵凌笑道:“想要做到这些,还需要时间,万民典尚未编撰完成,百姓也尚未富足,纸张也还未能普及天下。”
“如今尚学宫便只收有学之识,教会了他们,再让他们去各郡县乡里教普通人。”赵凌说道,“法不轻传,道不贱卖,若不设立门槛,任谁都来尚学宫求学,可不是什么好事。”
当今天下,有学之识多半都是贵族之后,亦或者是那些贵族的门客,普通人连字都认不全,赵凌还没疯到现在就玩什么科举。
创办尚学宫当下的目的便是吸收这一批人为己所用。
尉缭再次沉默了片刻,便领悟到赵凌的意思。
贵族与庶民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不仅仅是物资上的差距,学识之上亦是天壤之别。
除非是家中有所传承,亦或是遇到良师收其为徒,否则是不可能有任何的学识的。
百姓富足,纸张普及天下,尉缭几乎已经看到了那一天。
尽管他也认为,庶民若是知道得太多是不利于皇权管理的,但他面前的是秦武帝啊!
他今日来,是提建议,或是求解惑,而不是质疑。
他怕的是秦武帝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朝堂之上的官员又不敢谏言。
但如果秦武帝已经想到过这个问题,或是他提出来之后,秦武帝依旧决定这么做,那他一定有他的打算。
如今听到秦武帝早就有所规划,并且想到过后果,那他就不必多言了。
尉缭在弄清心中疑惑之后,这才正面回答赵凌刚才的问题:“臣愿前往尚学宫授课。”
赵凌满意地看着尉缭,笑道:“爱卿的徒弟亦可入学宫为师。”
尉缭那三名徒弟可都是得其亲传。
只是之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