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明朝的兴衰记录(3/4)
被掀翻在地,惊恐的叫声划破了海面的宁静。
在锡兰港口,林云目睹了当地土王向郑和献上的宝物:红宝石大如鸽卵,珍珠明亮如月。可就在返航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让第七号宝船偏离了航线。连续三天三夜,他们在漆黑的海面上漂泊,眼看着一个个船员被巨浪卷入深海,再也没有浮上来。
回到应天府后,林云漫步在秦淮河畔。河岸两旁的绸缎庄里,五颜六色的丝绸像流水般倾泻而下。他伸手触摸着一匹上等云锦,柔滑的触感让他想起了那些在织机前日夜劳作的织娘,她们佝偻的背影印刻在他的记忆中。
在景德镇,他看到匠人们将洁白的瓷土揉捏成型,一件件青花瓷器在窑火中经受千度高温的煎熬。有时一窑数百件瓷器,能完好无损地出窑的却不过十之三四。那些报废的瓷片堆积如山,映照出匠人们眼中的失落。
永乐大典的编纂处内,数百名儒生伏案疾书。林云站在角落里,看着他们将浩如烟海的典籍誊抽条目,分类编纂。有的儒生写得眼睛红肿,有的因久坐而腰背酸痛。案头的油灯昼夜不息,一页页纸张在他们手中变成了永恒的典籍。
他小心翼翼地在竹简上记录着这一切,笔下的每一个字都浸透着时代的气息。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湮没的细节,那些普通人的悲欢,都在他的笔下重现。
林云站在破庙的角落,手中的竹简沉甸甸的,记载着他亲眼目睹的明朝中后期的种种腐败。
他回想起那个阴雨连绵的日子,魏忠贤趾高气扬地走进大殿,身后跟着一群谄媚的太监。大臣们低着头,不敢直视。魏忠贤的声音尖利刺耳:“谁敢违抗我的命令?”林云看到一位年轻官员欲言又止,最终只能默默低头。
东林党人的聚会上,林云躲在屏风后,听着他们激烈的辩论。“我们不能再沉默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拍案而起,“朝廷已经被奸臣把持,我们必须上书弹劾!”可最终,这份上书石沉大海,几位主事者反被下狱。林云看到他们被押解着走过街市,百姓们投来同情却又畏惧的目光。
在一个寒冷的冬夜,林云混在难民中,看到饥民们在路边倒下,冻僵的尸体无人理会。他听到一位妇人哭喊:“官府的赈灾粮呢?我们交的税呢?”可回应她的只有冷冽的北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