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谢恩(3/7)
,必能为朝廷所用。”
话还没落音,兵部侍郎于度就大步跨出,神色急切,拱手道:
“陛下,如今边境局势复杂,内阁需有深谙军事要务之人,方能应对突发状况。
臣认为兵部尚书刘大夏刘老大人,久经沙场,南征北战,谋略过人。
他曾多次作为监军平定边境叛乱,对军事部署、战略规划有着独到见解。
若能入阁,定能在国防军事方面为陛下排忧解难,保我大明边疆安宁,内阁实在不能缺这样的人才。”
户部尚书侣钟也不甘示弱,抢步上前,急切说道:
“陛下,如今国库收支、民生经济,皆是关乎国本的重中之重。
臣也力荐刘大夏,他在地方任职时,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政绩斐然,百姓皆赞其德。
他对经济民生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能精准把握民间疾苦与经济脉络。
唯有如此能臣入阁,方能助力陛下将大明经济推向繁荣,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刑部侍郎郑均一听,连忙出列,反驳道:
“侣大人此言差矣!如今朝堂之上,律法严明才是根基。
刘尚书虽在军事上有建树,但于律法刑名之事,却不及刑部尚书闵珪。
闵大人断案如神,公正严明,经手案件无一错漏,入内阁可整肃朝纲,维护律法尊严,这才是当下紧要之事。”
侣钟一听,脸色涨红,上前一步,指着郑大人道:
“郑大人,如今边疆战事一触即发,稍有差池便是生灵涂炭,难道不比律法更要紧?你这是本末倒置!”
郑均也不示弱,挺直腰杆,大声回应:
“侣大人,若无律法约束,即便边疆安稳,朝堂内部也会混乱不堪,这天下谈何太平?你莫要只看眼前战事,不顾长远大局!”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情绪愈发激动,不少人涨红了脸,声音也不自觉拔高。
有人面红耳赤地争论政策理念,有人言辞激烈地反驳他人举荐,甚至有两位大臣差点拉扯起来,场面一度混乱不堪。
朱祐樘看着这乱糟糟的景象,眉头微皱,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重重地咳嗽一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