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盖棺定论-无字丰碑(2/5)
缓开口道:“武皇一生,功高盖世,世间文字,又怎能描述她的功绩?想当年,武皇称帝,推行新政,重视农桑,轻徭薄赋,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她开创殿试,选拔人才,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多少寒门子弟因此得以施展抱负。这等功绩,岂是区区文字能够道尽?此碑无字,实乃武皇自知功绩非凡,不屑于用文字自夸啊。”
旁边一位年轻的书生却摇了摇头,反驳道:“老先生此言差矣。武皇一生,虽有诸多功绩,却也充满争议。她以女子之身称帝,违背祖制,搅乱了朝堂纲纪。为了巩固皇位,重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致使朝廷上下人人自危。她晚年生活奢靡,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如此种种,是非功过,难以评说。武皇留下这无字碑,恐怕是深知自己一生争议太多,不知该如何书写,所以才将这评判之权,留给后人吧。”
一位身着华服的官员听闻,微微皱眉,说道:“二位所言,皆有道理。但武皇之功绩,不可磨灭。她在位期间,大唐版图得以拓展,边疆稳固,四海来朝。至于她的手段,身处皇位,为了江山社稷,有时也不得不为之。这无字碑,或许是武皇对自己一生的一种超脱,她不屑于当下之人的评判,相信后世自有公论。”
众人各抒己见,争论不休,然而这座无字碑却依旧静静地立在那里,在寒风中,承载着无数人的目光与猜测,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位女帝那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武则天的棺椁缓缓落入土中,乾陵的黄土如同一层厚重的帷幕,逐渐掩盖了她那波澜壮阔的一生。然而,尘世的喧嚣并未随着她的入土而平息,反而在朝堂之上掀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
朝堂之上,宛如两个阵营的大臣们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一方是深受武则天重用的旧臣,他们对武则天的统治心怀感激,认为她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功绩不可磨灭;另一方则是对武则天心怀不满的新贵,他们指责武则天篡夺李唐江山,是个不忠不义之人。
争论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旧臣们列举出武则天在位时的种种政绩,如推行科举制度、发展经济、加强边防等,强调她对国家的贡献;而新贵们则抓住武则天晚年的一些过失,如重用酷吏、大兴佛道等,对她进行猛烈抨击。
双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