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佩戴团徽的少年(2/5)
变胖变大,于是猪食的问题解决了。
但柴火问题又出现了,柴火开始短缺,七安家那时还没有用煤气罐,每天都是用土灶烧柴做饭,烧的是劈柴,劈柴也是先前从桥沟带过来的,但引火柴快用完了,引火柴用的是松毛。
于是七安等周六放了学,特意跑回桥沟,和大婶婶结伴去屋后的松树林用竹钉齿耙收集地上掉落的松毛,耙了整整一个下午,把收集到的松毛捆起来,装在长条三角竹篓里,再由大叔叔帮忙挑回,放在老屋旁边,七安爸爸最后用板车将松毛拉回镇上的新家。
七安爸爸由于四处做木工活,还弄了一车水杉树皮回来,摆了一满院子,就快堵住厨房的后门了,七安看到后很开心,她对妈妈说:“这下烧柴火不用发愁了吧?”
可妈妈却说:“柴多,米多,不如日子多。”七安听完后沉默了许久,她暗想:“妈妈似乎对未来有些担心。”
可爸爸毕竟是很能干的,七安相信爸爸能把家里的日子过好,没多久,爸爸就给妈妈找了一块菜地,在家门口马路对面的池塘再往左上三层梯田旁边。
那里有很多菜地,菜地旁边挨着冶炼厂的围墙,围墙里面是冶炼厂的家属院,家属们在围墙外边的空地上种了许多菜畦,于是七安妈妈也在那侍弄了两小块菜地,分别种了黄瓜、辣椒、茄子和韭菜等,到了夏天的时候,七安家终于不用隔三差五买新鲜蔬菜了。
妈妈叫七安去池塘上边的菜地摘黄瓜,七安第一次自己去,由于没弄清楚位置,还误摘了别人家两根黄瓜,害的妈妈去给别人家解释,那时候民风淳朴,别人家也没怎么计较。
除了池塘上边的菜地,之前妈妈和七安在坟地附近开荒的菜地,里面种着土豆、红薯和黄豆,慢慢地,七安新家的日子走上了正轨,一切变得美好起来。
正是因为有了七安爸妈这对勤劳的父母,家里始终保持着温馨与和睦。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属于全家人的幸福时光。七安和姐姐寒香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茁壮成长,懂得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他人以及坚持不懈追求梦想的重要性。
七安变得更加努力学习,只见她那原本就十分专注的眼神此刻变得愈发坚定,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一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