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南楼令(四)(3/6)
后虽不曾再杀人,却又把不少大臣拖出去廷杖。
皇帝便坐在太后身侧,垂着眼睛安静听太后处理政事。
那日吃过午饭,刘司赞小声说:“陛下这阵子心情不好。”
这是明摆着的事,他话比过去少了很多,就连饭都吃得更少了。谁都知道他是为了自己右司谏汪又的事郁郁寡欢,堂堂天子,想保一个人都保不下来,难怪他生气。
一日过半,往往到了下午时,皇帝便会回到文华殿去,由太傅和几位侍讲为他讲述功课。这些侍讲大多是出身翰林院,也有坊局之臣侍奉在侧,讲述的文章讲义也大多是先呈给阁臣们阅正,再交由太后批揽,最后才能递到皇帝的案牍之上。
郁仪日后也会去侍讲,故而她也时常要来旁听。
从《尚书》到《易经》,在几位老翰林抑扬顿挫的颂声里,小皇帝似乎是走神了。
顾翰林显然也发现了皇帝的心不在焉。
他敲了一下桌面:“关于贤治’一词,敢问陛下出自于哪一篇?”
皇帝骤然回神,下意识看向下首,以往都是汪又坐在这里悄悄提醒他。
可惜汪又已经下了诏狱,如今坐在那的人是太后新选的女侍读。
郁仪恰在此刻抬头与他四目相对。
她看清了皇帝眼中下意识的期待与深深的失落。
汪又的事在朝中本不是秘密,只是浮在水下,无人敢提起。
郁仪趁着顾翰林背对她的功夫,悄悄比了一个“四”的手势。
皇帝微微皱眉随即恍然大悟,对顾翰林道:“帝曰:‘咨!四岳,有能奋庸,亮天功,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出自《尧典》一章。”
顾翰林见他对答上来,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痛心疾首道:“读书务必勤奋不得惫懒,还请陛下牢记。”
小皇帝松了口气,对着郁仪轻轻颔首。
他本就是个聪敏好学的人,一个时辰的侍讲很少能让太傅挑出问题来。直至最后习字时被顾翰林挑出了几个不端正的,以往这样的事,都得要伴读来替皇帝挨手板,顾翰林自然也知道皇帝的伴读才出了事,便免了皇帝的一次惩罚。
哪怕是如此,皇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