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北京城君臣话兴建 庆寿寺道衍驾鹤西 (3)(1/4)
皇上又在取笑老僧了。”道衍苦笑着,精神头比刚才好多了,眼睛也亮了。 “广孝十四岁出家,立志做一代高僧,不享世俗之乐,却要做经天纬地的大事。高僧虽世外之人,却在三界之中,不问世事,岂不是枉来人世。少林寺便有武僧救唐王故事, 成就了一代英主太宗李世民,臣很羡慕。袁珙说臣是刘秉忠之流,臣又何尝不想成为元世 祖身边的刘秉忠,协赞一代君王之大事!是机缘巧合让臣来到皇上身边;是皇上慧眼识人, 用臣于鞍前马后,终于能为大明王朝做些事。皇上在位十几年,承太祖之宏膜,纂《大典》,伐残元,修运河,治黄河,下西洋,建北京,海外小邦,不远万里,罗拜阙下,文治武功,迈越前朝,中华之声威远播,岂是他君所能比拟。臣已八十有四,历经元末战乱,太祖开国,辅陛下于潜邸,望秉忠于朝堂,臣虽僧人,陛下恩宠已位极人臣,还有何憾?”
一通话下来,道衍已是气短神昏,似失了元气,闭上眼,大口喘气,好半天缓不过劲来。永乐想离开,不是因为丝毫的厌恶,而是看不下爱臣的遭罪,却又无能为力。心中堵 闷,一腔的酸楚又不能倾出,坐立不宁,似乎比在病榻上的道衍还难受。可他又不能走, 显见,少师的话还没说完,看这情形,若真的没有下次了,岂不遗憾终生?
杨荣看出了皇帝的心思,便主动上来搭讪,轻说起道衍过去的一些趣事,既消磨时光, 又疏解皇上的郁结,直至道衍恢复常态。
永乐说:“朕不忍再打搅少师,可还想和少师说说话。” 道衍明白皇上的意思,明明是想听他的遗愿,却轻松地说成了“说话”,心中想着,一掬老泪顺着眼角淌出:“臣这个样子,劳烦一国之君久坐床前,古往今来,有几个臣子能有如此殊荣?臣愿足矣!来世,还要给陛下做臣子。”
“爱卿哪里话?朕尽君职而已。”生离死别,无限感伤,永乐的泪水终于没有忍住, 顺着两腮淌下来,在场的杨荣、金幼孜也跟着皇上一同流泪。
道衍心血耗尽,说话吃力,半闭着眼,没有看到。 隐忍了一阵,永乐继续道,“苏禄国王前日贡了一堆金饰品,其中一只金唾壶,质地上乘,做工精美,说是还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就赐予少师。” “大恩不言谢,臣这把老骨头怕是用不上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