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荆州(3/5)
行秦律中关于明码标价与统一度量衡的规定!
具体原则如下:
公正、公正,再公正!
完成交易后,将羊毛运回咸阳,使用水力纺车加工成毛呢衣物,转手高价售予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匈奴商队,然后再次以低廉价格收购他们多余的羊毛…
实现双赢!
公子高从随身木盒中取出一叠丝絮纸,用炭笔快速写下几个关键词。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凭借这些简要记录,可以随时追溯闪现的灵感和可能随时间流逝的记忆。
写下诸如\"集市、羊毛、纺织机\"等词后,公子高慎重地收起了手中的珍贵纸张。
后人常称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其实这种说法并不严谨。
确切地说,蔡伦只是对原有造纸技术做了改良。
纸张事实上早就存在,不过最初并非用草木制成,而是由丝绸残留物漂洗而成。“纸”字本身便透露了这一点,因其偏旁为\"纟\",表明早期与丝绸密切相关。
比如公子高现在手中的丝絮纸,便是培育蚕茧取丝时遗留的残丝漂洗晾干而成。
三日后,除了要去上林苑检阅羽林军外,他还需顺路前往杜邮亭视察新建的造纸作坊。
提起杜邮亭,自然让人想起另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
武安君王翦。史书记载:武安君受命后离京,在距离咸阳西门十里外的杜邮亭……秦王派遣使者赐剑令其自尽。
--------------------
回到兰池宫后的公子高,开始应对皇帝日常繁忙而琐碎的工作。
批阅奏折、临幸姬妾;再批阅奏折、再临幸姬妾…如此循环往复。
即便公务繁忙之际,公子高仍特意抽空去参观贵妃李姬放在玉桂殿的织机。
他原以为李姬只是借此树立贤妻良母的形象,却意外发现李姬确实是真心热爱养蚕纺织。
难怪平日总感觉李姬双手有些粗糙,从玉桂殿里摆放数量惊人的育蚕器具以及近十台纺织设备可见一斑。
当他到达时,恰好看到李姬正带领宫女大批处决可怜的小蚕们。
\"殿下!\"一名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