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东华门(2/3)
顺便要点赔偿就行了,赔偿额他都算好了,破虏堡有一万五千的明军,按照一人抚恤三十两,盔甲装备二十两计算,万历给个五十万两,再加上维修破虏堡的费用,出兵军费,有一百万两,王鼎就可以接受了。
至于提出的条件,不就是漫天要价,落地还钱吗?
至于封王什么的他其实不怎么在乎。
正所谓大军在手,天下我有。
而且王鼎现在暂时真的对于大明的土地没什么兴趣。大明朝正处在小冰河最严重的时期,未来的天灾人祸更加厉害,王鼎可不想背负上这么大的责任。
据史料记载,崇祯元年,北方大旱,寸草不生。陕西八年大旱不雨,《汉南续郡志》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洛阳水涝,民舍全没。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无,十一年夏飞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祯六年:“全陕旱蝗,耀州、澄城县一带,百姓死亡过半。”旱灾伴随着蝗灾、瘟疫:“春无雨,蝗蝻食麦尽,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
旱灾肆虐的同时,鼠疫随之而来。崇祯十六年夏秋间爆发的腺鼠疫,逐渐转化为肺鼠疫。最早从山西爆发,后蔓延至京畿地区。同年八月,天津爆发肺鼠疫,每天被感染的不下数百人。甚至有的一家人全部染病而死,不留一命。京城中的人口死亡率在40左右,有可能更多,据说当时达到了十室九空的程度。崇祯十七年秋天,鼠疫南传到潞安府。最终,这场鼠疫波及华北数省,因此死亡的人数至少在千万人以上。
王鼎自忖没有改变大自然的力量,小五也没有。
但是王鼎知道按照历史规律,在大约四十年后的1644年以后,中原大地逐渐恢复了平静。
虽然那个时候天气依然很冷,但是自然灾害逐渐缓解了。自己有小五的帮助,可以活的比一般人久,自己不如学习德川家康那个老家伙,好好保养身体,争取把这些明末的豪杰都熬死。
等天灾基本过去,再尝试入主中原。
王鼎只是安排所有人慢慢进城,严令禁止进入两侧商铺和民居进行劫掠。违令者斩。
到时候王鼎可以要求万历皇帝再筹集一大笔赎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