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首届岭南国际小商品博览会(1/4)
四月的岭南,春风轻拂,阳光洒满召阳县城的每一条街道。站在召阳县政府的办公室里,李一凡透过窗户看向不远处新建成的会展中心,目光深邃,心中翻涌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期待。
自从三年前他提出发展岭南小商品市场的计划,召阳这片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了潇湘省内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甚至还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国内电商巨头在此设立物流基地。岭南的名字,正在越来越多的商人口中传颂。
然而,李一凡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召阳不只是潇湘的小商品中心,更要成为全国的小商品中心!”他在心中暗下决心。
2003年,李一凡刚刚开始在岭南推进小商品市场的规划时,县里的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市场管理混乱,商户们对他的改革提议持观望态度。然而,他用事实证明了岭南的潜力。
引入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岭南设立了潇湘地区的第一个农村电商服务中心;
建立物流枢纽:京东在岭南设立了华南最大的物流中转基地,大幅提升了货物周转效率;
扶持本地企业:借助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岭南的小商品生产企业迅速扩大了规模,产品销往全国。
三年过去,岭南小商品市场的规模已经翻了两番,商户数量超过1万家,物流吞吐量位列全省第一,初步形成了“小商品生产—销售—物流”一体化的产业链。
但李一凡清楚,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更要走向全国!”
于是,他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第一届中国岭南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向全国展示召阳的实力。
会议室里,李一凡站在正中央,目光坚定地看着与会的县委常委们:“同志们,义乌通过举办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为了全国的小商品之都。我们岭南,完全可以效仿义乌,举办属于自己的小商品博览会!”
这句话一出口,会议室内一片安静。与会的领导们神情复杂,有人露出惊讶,有人则眉头紧锁。
“县长,这……我们和义乌差距不小,举办博览会的资金和人力从哪里来?”宣传部长许静雅率先开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