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暗夜盟友(3/5)
眼神中闪过一抹坚毅:“暂时按兵不动。但从现在开始,吴兆卿,不能再完全信任。”
窗外,夜幕低垂,黄浦江上的轮渡汽笛声悠然回荡,沈洛站在窗前,望向远处灯火辉煌的租界,思绪万千。眼下,他不仅要面对顾俊的步步紧逼,更要提防吴兆卿这位盟友暗藏的锋芒。
风起云涌,上海滩的权力棋局悄然翻转。
香港维多利亚剧院外,夜色如墨,然而街头却是一片热闹非凡。各路记者、名流、学者汇聚一堂,等待着电影《无声的呐喊》的首映。这部沈洛一手打造的电影在上海滩掀起热潮,如今更带着炽烈的光芒跨越国界。香港的洋人记者难掩好奇,三三两两地用英语交谈,而穿着长衫的国人则神色复杂,有振奋,也有忧虑。
大门开启,观众鱼贯而入,喧闹声随之沉寂。灯光熄灭,银幕点亮。伴随着略带杂音的音乐,一幕幕沉重的画面映入眼帘:破败的村庄、哭泣的孩童、惨烈的战场……影片深刻地揭露日军侵华的暴行,画面真实得仿佛血液溅到观众眼前。
苏珈婉的哭戏无疑是电影的灵魂。她饰演的女主角是一名为保护家园而献身的教师,其眼中饱含的愤怒与绝望让全场屏息凝神。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席中有人低声啜泣,亦有人捏紧拳头,面露愤慨。银幕上,影片以一段刺痛人心的独白收尾:“我们的呐喊无声,但必将传遍世界!”
电影结束,全场寂静无声,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苏珈婉站在后台,缓缓松了口气,但她的目光仍透着一丝紧张。沈洛从人群中走来,低声说道:“轰动是必然的,但接下来的风浪,也许更加猛烈。”他的声音冷静中带着笃定,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斩断了苏珈婉心头的惶恐。
翌日,《无声的呐喊》成为全城焦点。报纸头版以大篇幅刊载观众的热烈反响。港英政府对此持复杂态度,既因其揭露侵略的暴行而对国际舆论有利,又担忧日本方面的反应。香港各界知识分子迅速响应,一时间关于抗战与救国的呼声更甚从前。沈洛敏锐地抓住了这股热潮,他让手下的公关团队联合港岛的学术界、媒体界,组织抗日电影座谈会,将《无声的呐喊》推向一个更高的舆论巅峰。
会议上,一位白发苍苍的教授激动地说道:“这是民族危亡时的呐喊,它让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