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田坝驻地名由来 村名背后故事长(4/19)
们来到了中田坝。这里地势开阔,是社区的农业心脏。唐韵青指着金黄的稻田,感慨地说:“这片土地肥沃,是水稻生长的天堂。居民们世代传承农耕文化,用智慧和汗水,将这片土地变成了丰收的象征,也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人民。”
在中田坝,我们还参观了古老的农田水利设施,那些古老的灌溉系统至今仍在默默守护着社区的农业生产,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最后,我们抵达了下田坝。这里地势低洼,紧邻金沙江,是社区的渔业中心。唐韵青指着江边的渔船,讲述了渔民们与江水共舞的生活:“这里的居民以捕鱼为生,他们勤劳勇敢,与江水为伴,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美好的生活,也守护着这片水域的生态平衡。”
在下田坝,我们参观了渔民们的简朴居住区,那些依江而建的木屋,虽然简陋,却洋溢着浓厚的渔村风情。渔民们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他们捕捞的鲜鱼,那份纯朴的待客之道,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田坝社区人民的善良与热情。
在唐韵青的引领下,我不仅领略了田坝社区的地理位置和起源,更深入了解了居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规律,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些传统生活方式,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唐韵青总结道,“它们是田坝社区历史的回声,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白鹤滩电站的建设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如同两股强大的力量,深刻地改变了田坝社区的面貌。许多渔民,曾经是金沙江上勇敢的捕鱼者,如今不得不上岸,寻找新的生活出路。他们的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孤独,却又充满了坚韧和无奈。
随着夕阳的余晖洒在金沙江上,我心中涌动着对田坝社区的敬意。那是一种对历史沉淀的敬畏,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对社区人民坚韧不拔精神的钦佩。我站在江边,望着那波光粼粼的江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它们如同珙王山上的风,金沙江中的浪,永远地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珙王山,这座古老的山脉,见证了田坝社区从古至今的变迁。它的风,带着岁月的沧桑,吹拂过每一寸土地,吹散了历史的尘埃,也吹醒了沉睡的传说。金沙江的浪,则如同社区人民的性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