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虎头山(2/3)
,并占领了一个名为虎头山地方。他以此为基地,一方面积极收拢溃散的士兵,另一方面坚决抵抗小鬼子对皖南山区的进攻。
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卫国收拢的溃兵数量越来越多,原本充足的武器和粮食也逐渐出现了短缺。按照常理来说,老头子应该会及时给予他补给。然而,此时的老头子刚刚经历了石头城会战的失败,兵工厂已经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尚未投入生产,因此一时间无法满足周卫国的补给需求。无奈之下,周卫国只好发电报向张育清求助。
张育清得知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地赶回了南华国,全力以赴地为周卫国筹备所需的武器装备。
南华国,以前装备的士兵的步枪,就是二四式步枪。是毛瑟1924式标准短步枪,改短枪身,加长刺刀长度后的产物。是二战中,南部蟾州政府军的标配装备,也是南部蟾州生产最多的步枪。
刚开始,南华国的兵工厂,也是生产这种仿造的步枪,生产了几十万支,装备了部队。后来随着南华国的工业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实力不断加强。
张育清再次踏上旅程,这次他的目的地是北美的白头鹰国。在这里,他成功地购买到了1加兰德步枪的授权和生产线,并同时购买了一万支成品步枪。1加兰德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款大规模装备军队的半自动步枪,具有自动装填子弹的功能。这使得它在射击速度和火力持续性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成为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之一。
南华国的军队在第一次使用1加兰德步枪时,对其性能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对于东方人来说,这款步枪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它相对较重且体积较大,不太适合东方士兵的体型和作战环境。其次,其后座力较大,可能会影响射击精度和舒适度。此外,由于东方人普遍体型较小,握持和操作这款步枪可能会有些困难。
针对这些问题,南华国的枪械研究所开始着手改进1加兰德步枪。他们采用了本国特有的木材制作枪托,以减轻整体重量并提高舒适度。同时,研究人员还尝试减小弹药的口径,从原来的762毫米改为更适合东方人体型的58毫米。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弹药的重量,还降低了后座力,提高了射击精度。此外,研究人员还增加了枪管的膛线数量,进一步提高了子弹的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