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冯道之憾:壮志未酬的暮年悲歌(2/3)
冯道四处奔走,试图说服李从珂和其他朝臣,但却四处碰壁,无人愿意支持他的改革主张。他先找到几位平日里与他关系尚可的大臣,苦口婆心地向他们阐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而这些大臣要么面露难色,要么顾左右而言他,委婉地表示无法支持他。冯道又多次求见李从珂,详细地讲解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但李从珂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对改革之事避而不谈。
看着自己精心谋划的改革方案无法得以实施,冯道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无奈。他深知,这可能是他在有生之年最后一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努力的机会,但却因为各方的利益纠葛和短视而无法实现,国家的未来再次陷入了迷茫和黑暗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冯道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大不如前。他的两鬓已经斑白如雪,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疲惫和忧虑。曾经挺直的脊梁也微微弯曲,步伐变得蹒跚而沉重。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时常在自己的府邸中长吁短叹,为国家的命运而忧心忡忡。
在寂静的深夜,冯道常常独自坐在书房中,对着满桌的书卷和未被采纳的改革奏章发呆。他回忆起自己的一生,历经多个朝代,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本以为在这暮年之际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为国家带来一丝转机,却没想到最终还是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
不久之后,李从珂在与石敬瑭的权力争斗中失败,后唐灭亡,石敬瑭在契丹的扶持下建立了后晋。冯道再次面临着朝代更迭的局面,看着自己为之奋斗多年的国家陷入了更深的混乱和屈辱之中,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哀和遗憾。但他依然没有选择归隐,而是决定继续留在朝堂之上,凭借自己的威望和经验,在这乱世中为百姓尽量减少一些苦难,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
以下是对这一章的精彩解读:
- 人物塑造的深化:此章进一步丰富了冯道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在暮年仍怀揣壮志、心系家国的一面。他不顾年迈体弱,精心谋划改革方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殚精竭虑,体现出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未因岁月流逝而减退。而面对改革受阻时的痛心、无奈,以及在朝代更迭后的悲哀与坚守,使他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且丰满,凸显了其复杂的内心世界和高尚的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