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搞!不要怕!为了孙家军的荣誉!(1/3)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柴桑县始置,隶豫章郡,北临长江,南倚庐山,东望鄱阳湖,山川秀美,物产丰饶。自此,柴桑便踏上了历史的舞台,历经风雨,见证沧桑。三国时期,柴桑的战略地位凸显,成为孙刘联盟的重要据点。
想当年,诸葛亮星夜过江,赴柴桑见孙权,共商抗曹大计。那《舌战群儒》的经典篇章,便是在此地上演,虽史无实据,但投降派代表张昭确在柴桑劝孙权降曹,而孙刘联盟亦在此奠定,三分天下之势初现端倪。
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寻阳郡、县移治柴桑鹤问寨,柴桑更是成为了一线重镇。
书圣王羲之亦曾领江州刺史,治所便在柴桑。彼时,陶渊明亦在柴桑汲取文学素养,终成山水田园派之巨匠。其《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佳作,至今仍为后人传颂,柴桑山水之韵,尽在其诗中流淌。
及至隋唐,柴桑之名虽历经变迁,但其在江州之地位,始终未变。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讽刺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其《琵琶行》之千古绝唱,便是在江州(含柴桑)所作,道尽了人生之无奈与哀愁。
五代十国至宋元明清,柴桑之名虽屡有更易,然其文化底蕴却愈发深厚。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驻兵柴桑,其母姚太夫人“精忠报国”之训,亦在此地流传千古。中华四大贤母,其中两位便长眠于柴桑,护佑着这片土地上的儿女。
徐靖也是细细的整理着柴桑的资料,他知道历史,所以知道柴桑的战略价值非常合理。但是郭嘉等人,纯粹凭自己的见识,点出要先占据柴桑,作为将来北伐的重要门户,还是非常牛的。
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徐靖对待自己的第一次汉末势力扩张战斗格外重视,这豫章郡也是刘表和袁术势力争锋的重要交汇区,江东更是势力错综复杂,刘繇,王朗,山越甚至于还有海贼会在江东肆虐,这些都是徐靖要考虑的因素,难保会有人横插一脚。
整个长沙也开始动起来了,为战争前的准备积极行动,郭嘉也是第一时间把柴桑的资料带来给了徐靖,柴桑,目前守将刘牛,略有勇武,反正徐靖不认识,守军有3000人,也不多,隶属豫章郡,豫章郡太守前几天下岗了,目前豫章太守空缺,倒是给了徐靖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