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煮盐(2/4)
怪异的姿势走着。脚上穿着被他们称为“草鞋”的东西,虽然很不习惯,不过踩在布满碎石的地面上,脚底板就没有那么难受,勉强能跟上前面穿着“皮鞋”的羊尾等人。
“就在这里吧,你先带着他们去搬几块石头,把锅给支起来,”熊洪来到一处离海边不远的小高坡,对身旁的白茅说道,“再安排人去海边打几桶水过来,准备煮盐。”
对于部落的煮盐方法,熊部落的族人们都比较熟悉,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每个族人都要求在冬天去干的活,不过直接从海水里煮盐出来,熊部落的族人们还是第一次做。
事实上,海盐里面所含的各种物质太多了,其中甚至有不少有毒的东西,吃的多,就容易中毒。不过在熊部落看来,从盐矿开采出来的盐,经过过滤、处理后能够得到可以食用的精盐,那从海里煮出来的盐也差不多如此。
一口大锅被放在十几块石头搭成的灶台上,下面燃烧着从营地背过来的木柴。熊洪一行四十几人,分工明确,将打上来的海水,倒上半锅,剩下的就简单了,等水慢慢烧干就行。
当然十来口锅用不到这么多人看着,趁着煮海水的间隙,熊洪让黑手带着剩下的族人去海边捡拾一些贝壳和生蚝回来,也不用怎么处理,放在海水里洗净之后,就放到火堆旁烤了起来。
海水中含盐量大概在千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左右,也就是说一立方米的海水中,只有二十五到三十斤左右的盐分,况且这些盐分不仅仅只有可以吃的食盐,还有更多的杂质和有害的物质。所以熊洪准备先将这些粗盐给熬煮出来后,再按照盐矿煮盐的办法,再次进行过滤和提炼,最终得到可以食用的细盐。
盐铁之利,在华夏古代,是一个王朝获取财富的重要途径。
而熊洪,自然也不会放着这么好的条件不用。
要是有盐田就好了,熊洪非常怀念当初在长芦盐场参观的场景:成片成片的盐田,在阳光下闪着夺目的光芒,从海里引来的海水,经过日晒风吹,从低浓度的海水到高浓度的卤水,再析出盐粒结晶,每块盐田一天就差不多能收获两三千斤粗盐。
而要是依靠部落煮盐的办法,要得到这么多盐,至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熊洪也不得不考虑起来,在这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