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励精图治,稳固根基(2/4)
题官员,并依法惩处后,众人这才纷纷警醒,开始认真对待政务,官场的风气也逐渐变得清正起来。
而在经济方面,海外贸易在规范管理下越发繁荣,沿海城市一片热闹景象,码头上来往船只不断,货物堆积如山。朱祁钰又想着要让这贸易的红利惠及更多地方,便提议修建连通沿海与内地的运河。
他在朝堂上说道:“诸位大人,如今海外贸易虽盛,可货物运输到内地成本颇高,耗时又久,若能开凿运河,便可大大缩短运输路程,降低成本,让内地的百姓也能更便捷地用上那些海外的好物,同时也利于内地的物产运往沿海出口,促进我大明整体的经济流通啊。”
工部的官员们听了,虽觉得这是好事,可也面露难色,毕竟开凿运河工程浩大,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无数。朱祁钰看出了他们的顾虑,接着说道:“本王也知晓这并非易事,不过可以分段进行,逐年投入,慢慢修建。朝廷可以拨出一部分专款,再号召各地富商捐资,集合各方之力,定能将此事办成。”
皇帝朱瞻基觉得朱祁钰的提议很有远见,便批准了这个计划,还让朱祁钰负责牵头此事。朱祁钰不敢怠慢,亲自去各地考察选址,邀请水利专家一同规划运河线路,忙得不可开交。
在民间,朱祁钰对寒门士子的培养依旧没有放松。他虽减少了公开露面,可暗中资助的力度却更大了。那些从讲学之所走出来的学子们,越来越多的入朝为官,他们秉持着朱祁钰所倡导的为国为民的理念,在各地为百姓谋福祉,或兴修水利,或改善治安,或推广农耕技术,深受百姓的爱戴。
百姓们对朱祁钰的感恩之情也越发深厚,民间自发地为朱祁钰立起了生祠,虽此举有违礼制,可也足见朱祁钰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朱祁钰听闻后,赶忙下令让地方官员劝阻百姓,说道:“本王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受百姓如此厚爱,实不敢当,生祠一事万万不可再行,还望诸位乡亲把心思多放在自家的生活上,一起让咱们大明变得更富足才是。”
然而,就在朱祁钰为大明的发展尽心尽力之时,太子那边却有了动静。太子见朱祁钰在朝堂内外威望日盛,心中渐生忌惮,觉得朱祁钰迟早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怂恿下,开始在暗中拉拢朝臣,试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