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轰动(3/4)
位老臣站出来,神色严肃地向刘据进谏道:“陛下,这《白毛女》之剧,虽有几分才情,却宣扬负面情绪,将民间苦难过度展现,恐会扰乱民心,动摇我大汉根基,还望陛下下令禁演。”
但也有不少官员持反对意见,司马迁起身反驳:“诸位大人此言差矣,此剧如实反映民间疾苦,正是提醒我等朝堂上下,要关注民生,这是为我大汉长治久安着想,何错之有?”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白毛女》这部剧在赞誉与批评声中,引发了大汉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现实。
刘据并没有当面回应,而是冷着脸宣布退朝。
翌日。
大汉传媒旗下的各个报纸便在刘据的要求下,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关于话剧《白毛女》的报道。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详细描述了话剧的精彩剧情,从杨大郎一家的贫苦生活,到喜儿遭受的不公命运,再到她在深山中的顽强抗争,都被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报道中还特别提及演员们的出色表演,称赞史良娣将喜儿的坚韧与纯真演绎得入木三分,其他角色也都鲜活立体,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苦难与抗争的世界。
报纸上配发的精美插画,更是直观地展现了剧中的经典场景,引得读者纷纷传阅。
刘据直接发文评道:“《白毛女》这部话剧,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大汉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剧中杨大郎一家所遭遇的土地被兼并、苛捐杂税繁重等困境,在民间绝非个例。
这警示着我们,朝堂上下必须重视民生,加大对土地改革等政策的推行力度,切实解决百姓的疾苦,方能稳固我大汉根基。”
“此剧的出现,是一个契机,让我们能更清晰地看到民间的真实状况,也激励着我们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繁荣的大汉而努力。”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也再次围绕《白毛女》展开了热烈讨论。
司马迁站出来,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白毛女》如实反映了民间的苦难,它以艺术的形式敲响了警钟。”
“这不仅是一部话剧,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我等官员应从剧中汲取教训,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为改善百姓生活尽心尽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