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外敌来犯(2/5)
在响应这激昂战歌。
文臣们却另有考量,几位老臣捻须皱眉,忧心忡忡,眼神中满是对战争残酷的深谙。礼部尚书王谦缓缓起身,躬身行礼后说道:“殿下,打仗绝非儿戏,劳民伤财不说,一旦战火燃起,边境百姓首当其冲。田园沦为焦土,百姓被迫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眼睁睁看着亲眷离散、生计断绝。更不提战后恢复元气需耗费漫长时日,其间物价飞涨、饿殍遍野,惨状不堪设想。依老臣之见,不妨先派使者前去议和,探探对方口风,晓以利害,或能避免这场生灵涂炭的战争。毕竟唇枪舌剑能解纷争,好过兵戎相见、血流成河啊。”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间议论纷纷,武将们怒目而视,文臣们交头接耳,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争论声此起彼伏,似汹涌海浪,几欲掀翻朝堂。
林婉清也在一旁认真听着众人的讨论,她一袭华服,端庄优雅,仪态万方。端坐在椅上,腰背挺直如松,仪态端庄,目光沉静却透着锐利,仿若洞悉一切风云变幻。心中明白,和与战都潜藏着极大的风险,仿若在悬崖边行走,一步不慎便是万劫不复。若是轻易议和,敌人狼子野心,定会将此举视作大周朝软弱可欺的表现,往后必定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地索要更多权益。一纸屈辱和约,便是套在百姓脖颈上的沉重枷锁,赋税加重、土地被占,民生愈发艰难;可若是直接开战,刀枪无眼,战场厮杀残酷血腥。冲锋陷阵的士卒多是家中梁柱,倒下一人,便是一个家庭的崩塌。粮草物资如流水般消耗,国库空虚,百姓还得节衣缩食供应军需,无数家庭会因此支离破碎,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她轻抿嘴唇,沉思良久,待众人争论稍歇,才向萧逸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逸尘,依我之见,当下需双管齐下。一方面,整军备战必不可少,即刻调动军队奔赴边境,加强城防、囤积粮草、修缮兵器。调遣精锐之师严守要道关隘,加固城墙,让投石机、弩炮就位;粮仓要堆满谷物,确保战时无饥馁之忧;兵器坊日夜赶工,磨利刀剑、修缮铠甲,用强大的军事实力向敌军亮明我们扞卫国土的决心,让他们不敢小觑,知难而退;另一方面,选派一位能言善辩且有勇有谋的使者前去交涉,深入敌营探清对方虚实与意图,摸准他们此番进犯的底线,咱们再做定夺,如此方能进退有据。使者周旋得当,或能寻得转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