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叛逆(2/4)
求他一世平安,行善积德就好。而陈源也不好过于执拗父亲,最终向陈老太公妥协,选择了空衍道长折中的办法,将护身符让陈友德不离身的带着。
幼年时的陈友德不仅机敏,还好学。四书五经一读就懂。七岁上下就可以简单地作诗了。家中给他请了当地有名望的先生,姓谢,名子文,号子已,是个前朝的举人,世人皆称为子文先生。子文先生育有一子二女,一子名及第,常侍奉左右,二女早已嫁作人妇。原本按子文先生举人的身份本可以通过疏通或举荐入朝为官。但因他不满明太祖朱元璋和尚出身的身份,虽有过当地熟知的官员欲要举荐他入朝为官,一概被婉言谢绝。一门心思教书育人,着书立作,读书写字。俨然身处闹市中的隐士。
子文先生有一孙女,名为舒琴,乃是及第先生长女,与陈友德年龄相仿。在那个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年代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或许是因为机缘巧合,也或许是命中注定的事。在陈友德七岁那年,陈源上门拜访子文先生,见谢家孙女可人、温文,便有心要与子文先生结下秦晋之好。
子文先生见友德天资聪颖,又喜好读书,对他本也寄予厚望。在闻得陈源的想法后,也当即答应下了这门亲事。这样年仅七岁的陈友德与子文先生家也仅七岁的孙女定下了娃娃亲。
自从与陈家定下娃娃亲后的子文先生,对陈友德的管教也就变得更为严厉,也更为苛刻。他寄希望陈友德能高中魁首,也好让其孙女与他一同享受富贵荣华。此时的陈友德也不负众望,经史子集知之甚多。陈老太公见孙儿如此成器,不免自豪起来,对陈友德的溺爱又多了几分。而陈源见有子文先生管束其子,对孩子的管教也就搁置一边。至于陈周氏见其祖父如此宠溺孙儿,内心更是欣喜,也学着陈老太公的样子宠溺起儿子来。
岂不知,陈老太公和陈周氏对孙子和儿子的过分宠溺恰恰为其今后的不幸埋下了不可挽回的祸端。
陈友德见先生子文对他管教甚严,心中敢怒不敢言,但小小的内心早已生出抗拒之意。只是碍于先生的威严不敢造次。当他离开学堂回到家中后,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祖父和母亲对他的宠溺令他感到无比的幸福。自此,在他的心里逐渐形成了扭曲的人性。在威严的先生面前俨然一个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