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我不行了,上内阁(1/3)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看到朱棣任用宦官的情况,感到非常生气。
朱元璋对朱棣说:“老四,咱早就说过,不允许宦官干政,你居然做了皇帝,就开始违背咱定下的规矩!!!”
朱棣则急忙解释自己的行为:“儿臣想必刚开始也就是用这些宦官作为眼线,听取民间的声音······”
朱标也加入劝解:“父皇,老四那个时候刚登基,手下也无人可用,应该就只是不得已的。”
朱元璋对此表示怀疑,冷哼一声:“老四,你最好只是用设了个东厂,不然······”
······
【朱棣手里的厂卫制度,一开始确实没捅出多大娄子,但咱们得明白,每个制度刚出来的时候,都是有它的作用的。大明的制度也不例外,只不过不是每个大明皇帝都能跟朱元璋和朱棣一样!
接下来咱们要聊的事儿,就正好应了这句话。
朱棣的厂卫制度是定下来了,但他再怎么不信任大臣,治理国家还是得靠大臣们一起上。
咱们之前也提过,朱棣刚上台那会儿确实是勤政爱民,啥事儿都亲力亲为,把国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但时间一长,朱棣也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了,为啥呢?
因为大明在休养生息,大明周边的政权也没闲着,大家都休养好了,不就得开始掐架了嘛!
再加上朱棣自己本来就更喜欢舞刀弄枪,所以他的注意力慢慢就转移到军事上去了。
但朱棣毕竟是个合格的皇帝,他也没把内政给扔一边,可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怎么办?
再说了,以前帮皇帝分担政务的丞相,早就被朱元璋给废了,朱棣也不可能再弄个分权的人出来。
于是,朱棣就把他老爹朱元璋在洪武十五年搞的大学士顾问制度,拿出来自己琢磨了半天,搞出了个——内阁制度。
朱棣特意让解缙、胡广、杨荣这些人进午门,到文渊阁值班,参与机要事务,这就是内阁。内阁制度就这么诞生了。
以前宰相手里有决策权、议政权和行政权,朱棣搞了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的决策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议政权给了内阁,行政权给了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