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工尉府成立(3/6)
分析,他察觉到,当冬季过去之后,秦国必将兴兵出征,矛头直指韩魏。
所以,他便决定先荀况一步,提前入秦。
他听着吕不韦这么问,稍作停顿之后,李斯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随后挺直脊梁,不卑不亢且自信的回应道:
“丞相,依在下之见,楚国虽说地域辽阔,地阔五千里,带甲百万。然却沉迷于旧周时代,其朝堂之上更是动荡难安。屈、景、昭三家牢牢把控朝政大权,致使政令不通,上下混乱。而楚王则终日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毫无重振朝纲之志。如此一来,朝野之间人心惶惶,皆如一盘散沙,松散游离,整个国家好似一个卧榻不起的病人一般,病入膏肓,积重难返;
再看齐国,自威王后,便再未出过一代雄主。尤其是经历五国伐齐之后,已然元气大伤,只得偏安一隅,以求自保。然而,这种偏安苟存之举终究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绝非长远发展之道;
至于赵国,尽管表现出些许进取之心,其国力也稍有恢复之势。但遥想当年长平一战,可谓损失惨重,国内成年男子数量锐减。再者说,当今赵王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丝毫不听取他人意见。如此情形之下,只怕赵国想要重现昔日之辉煌鼎盛,怕是比登天还难;
至于魏、韩、燕三国,国力本就相对弱小,实在不值一提;
遍观当今天下,唯有大秦,自献公以来,历经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六位君主的励精图治,如今已是国富兵强。更难得可贵的是,大秦之君、臣、将同心,众志成城,照此形势发展下去,扫平六国,一统华夏大地,恐怕真的是指日可待!”
李斯将自己总结的观点,与韩非等同门的见解融合在了一起,然后有条不紊、条理清晰的阐述了出来。
他的话语刚落,吕不韦不禁眼前一亮,面露赞赏之色。
“彩!果然不愧是荀子门下的弟子,这番言论实乃真知灼见。若合意,不妨来我相府麾下做个舍人可好?不知可愿意?”
李斯闻听此言,心中暗喜。
但面上却保持着谦逊有礼的姿态,连忙站起身来,向吕不韦行了一礼,应声道:“承蒙丞相厚爱,李斯自是求之不得,乐意至极。”
吕不韦笑了笑,点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