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年12月30日 广东英德 省直机关五七干校(1/6)
第二百零四章
1968年12月30日
广东英德 省直机关五七干校
广东虽然地处于低纬度的亚热带,冬天气温极少低于零度,但一旦寒潮来临,裹挟着珠三角密布河网的水汽,那种刻入骨头缝里的湿冷体感让人十分不好受。
陈振忠披着破棉袄,掀开茅草门帘,看了看门外,天气阴郁,还下着蒙蒙细雨,气压低的让人烦躁。还有一天就要过新年了,可这里丝毫没有过节的喜庆气氛。
大通铺上的人们不舍得暖烘烘的被窝,都在慢吞吞地穿衣起床,挨着门口最近的原内保处副处长邓天龙忍不住叫道:“老陈,一大早掀什么门帘,那点暖和气都让你放跑了。”
陈振忠还嘴道:“你条懒虫,不放点冷气,你动作更慢。”说罢走到门外,仰面朝天,任由细雨落在脸上,深深吐了口浊气。
自从黑龙江庆安县柳河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五七干校”后,各大报纸纷纷发表社论,就此经验作了阐述和推广,全国各地纷纷兴办了大批“五七干校”,成为集中容纳党政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劳动和思想教育的地方。
广东省直机关的五七干校就坐落在粤中北山区的英德。
英德出产的红茶驰名中外,据说是英国女王的御用红茶。陈振忠他们干校的所在地,原本是省公安厅管辖的劳改农场,如今已把劳改犯全部迁走,几个分场容纳了几千名原先省委省政府机关的各级干部以及广东文学艺术教育界的众多知识分子。
陈振忠是第二批被送到“五七干校”的省直机关干部,他所在的四分场集中了几百名原省公安厅的厅、处、科级干部,按照军队编制分为连、排、班,从事种稻、摘茶、养猪、放牛等农业劳动。
人多房子少,条件好的能住上简易的红砖老平房,条件差的只能住茅草屋。陈振忠所在的二连就住在以前劳改犯住过的茅草房,一个大通铺住了十个人,都是原省厅各部门的副处级以上干部,陈振忠还是二连一排三班副班长。
这里是水稻产区,不缺稻草,陈振忠他们住的房子屋顶是稻草罟的,门帘是稻草织的,连床垫子也是稻草铺的。屋子里除了劳改犯们留下的气味,又增加了十个大老爷们的烟味儿、体味儿以及潮湿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