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约瑟夫的神秘武器(1/3)
在二战的狂风骤雨中,德国从挪威撤军的决策,宛如一场及时雨,悄然间改变了德国岌岌可危的命运轨迹,成为挽救德国的关键一步。
彼时,德国为了实现进攻莫斯科的战略目标,几乎将全国大部分兵力集结于东线,致使西线防守力量极度薄弱,仅有不过80万人。而此刻兵临城下的盟军,无论是兵力规模还是装备水平,都全面优于德军。仅凭这区区80万西线守军,想要抗衡盟军如潮水般的进攻,着实希望渺茫。德军在西线的防守,犹如在狂风中摇摇欲坠的孤舟,并无必胜的把握。
然而,随着邓尼茨元帅精心指挥下的三十万德军精锐顺利撤回本土,这一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这些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犹如注入德军西线防御体系的一剂强心针,极大地增强了其防守能力。再加上素有“西墙”之称的齐格菲防线,凭借其坚固的工事和得天独厚的有利地形,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弥补了德军在兵力和火力上的劣势。德军依托齐格菲防线,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起有效的防御,这一情况大大超出了盟军的预料,使得盟军想要攻入德国本土,绝非易事。
此时,整个战争局势已然十分明朗。对于德明联军而言,必须赶在盟军之前,抢先攻下莫斯科,否则柏林必将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德军最高统帅部的急切催促下,曼施坦因、克莱斯特、莫德尔这三位威名赫赫的元帅,率先在莫斯科周边发动了总攻,一场决定胜负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率先展开行动的是莫德尔元帅,他亲率中央集团军群,如猛虎出山般从勒热夫方向出发,与克莱斯特元帅率领的前方集团军群形成合围之势,目标直指加里宁格勒方向的47万苏军。与此同时,曼施坦因元帅统领南方集团军群,与林虎元帅的东欧方面军相互配合,对谢尔普霍夫和卡卢加两地的苏军形成夹击。据情报显示,这两个地方大约集结了60万苏军,曼施坦因元帅志在必得,准备一举将其歼灭。
而林虎元帅所率领的东欧方面军则兵分两路,一路紧密配合曼施坦因元帅的行动,另一路协同霍普纳将军的中东方面军,在梁赞州展开凌厉的攻势。一时间,战场上各方势力相互交织,局势变得愈发紧张。
古德里安将军见几位元帅已经纷纷动手,自然不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