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抢夺喀秋莎火箭炮(2/4)
达具有高灵敏度和精准的探测能力,能够有效捕捉到喀秋莎火箭炮发射时产生的细微震动与信号特征。一旦雷达监测到异常信号,便会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的专业人员会根据信号的来源方向、强度等参数,精准定位喀秋莎火箭炮的大致位置。
同时,德军的无线电侦测部队也加大了对苏军通讯频段的监听力度。他们试图通过截获苏军关于喀秋莎火箭炮部署、发射指令等相关通讯信息,提前掌握其行动意图。一旦发现蛛丝马迹,便立即通知己方炮兵和空军部队做好应对准备。
一旦通过反步兵雷达或通讯监听确定了喀秋莎火箭炮的位置,德明联军迅速组织己方炮兵进行反击。德军的火炮部队装备精良,射程远、精度高。他们根据定位信息,迅速调整火炮参数,对喀秋莎火箭炮阵地进行覆盖式炮击。在炮兵开火的同时,空军也紧急出动。德明联军的轰炸机携带重磅炸弹,以迅猛之势扑向目标。这些轰炸机在抵达目标区域后,对喀秋莎火箭炮阵地进行精准轰炸,力求在其再次发射前将其摧毁。
为了提高打击效果,德明联军还加强了炮兵与空军之间的协同配合。在行动前,双方会进行详细的战术规划,明确各自的任务与攻击顺序。炮兵先进行一轮火力压制,打乱苏军的防御部署,为空军的轰炸创造有利条件。空军则利用炮兵制造的混乱,对喀秋莎火箭炮阵地进行更为精确的打击,彻底摧毁这一威胁。
德明联军对部队的战术进行了调整。他们将原本集中的兵力适当分散,避免因过于集中而成为喀秋莎火箭炮的绝佳目标。部队在推进过程中,采用更加灵活的战术,以小股部队为单位,交替掩护前进。这样一来,即使某一小股部队遭遇喀秋莎火箭炮的袭击,也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同时,联军加强了部队的伪装与隐蔽措施。士兵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人工材料,对阵地、装备进行精心伪装,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行军过程中,尽量选择隐蔽的路线,避免在开阔地带长时间暴露。此外,还设置了大量假目标,引诱苏军喀秋莎火箭炮浪费弹药,从而降低其对真实目标的威胁。
德明联军派遣了大量经过特殊训练的侦察与破坏小组,秘密渗透到苏军后方。这些小组的成员身手矫健、经验丰富,他们的任务是寻找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