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既然大哥欣赏镇江老辕(1/3)
刘备实在不解,那些有权有势、享受惯了的大家族,一个大家族中前呼后拥、众人追捧,这种局面已持续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他们为何会听从孙权的命令?为何要放弃眼下的奢靡享受?府里不能畜养大量歌女,家中但凡有喜庆之事,又去哪里找歌舞表演?这还哪有贵族的排场?
诸葛亮本未打算这么早与刘备将这些事情正式摆到台面上来讲,但既然刘备提起,他还是耐心解释一番:“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诸葛亮告诉刘备,既然江东已有这般开明之举,他们如今在荆州,日后或许还会拿下益州,无论如何治理一方土地,都一定要在管理上层营造一个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围,让大小官员以主公为榜样,为官节俭,力戒奢华。
在这方面,诸葛亮自觉修行到位,却深知对刘备而言或许颇具难度。
刘备也是经过和诸葛亮一番讨论才明白,孙权身边如今仅有袁夫人一个女人,这是孙权在江东树立的良好带头作用,孙权以身作则践行开明之举,力求成为仁君、明君。
诸葛亮还向刘备谈到,不仅要带头做到廉政,树立起一面旗帜,同时还要将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法律建设来抓。
诸葛亮与刘备的这次谈话,虽称不上极为深刻,却也让刘备对如何做一个主公、如何做一个明君有了更新颖的认识。
以往,刘备所想不过是匡扶汉室,在这摇摇欲坠、分崩离析的时代,让一个姓刘的人站出来,以仁德义的形象将四方英豪汇聚在一起,共创一番功业。
在刘备的功业设想里,鼓励大家去拼搏、去争抢、去开垦、去创业,刘备以身作则,用自身经历告诉天下人,即便失败多次也无妨,只要人还活着,心中有梦想和信念,便永远值得尊重。哪怕四十九岁,依旧是闯荡江东的年纪;哪怕五十岁,仍然是提刀上马征伐益州的好时候。
但刘备的思想还停留在打天下的阶段,至于打下天下之后,如何让江山稳固,他却未曾深思。
若刘备不出使江东这一趟,不与诸葛亮深入交谈,恐怕还以为只要凭借他与关羽、张飞、赵云的义气,凭借他对众人的竭诚相待,便能守住江山。
孙权治理江东的方法和套路,刘备或许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