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苏厉:战国纵横余韵下的谋略人生(1/4)
第160章 苏厉:战国纵横余韵下的谋略人生
第一节:生于乱世 幼承家学
苏厉出生于战国末年的洛阳,此时天下局势已渐趋明朗,秦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上风。洛阳,作为曾经周王室的都城,虽已不复往日的辉煌,但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旧滋养着这片土地。苏厉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家族世代研习学问,对各国的政治、军事、文化都有深入的了解。
苏厉自幼聪慧好学,对纵横之术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常常听长辈们讲述苏秦、张仪等纵横家凭借口才与谋略在各国间纵横捭阖的故事,心中充满了敬佩与向往。在父亲的教导下,苏厉熟读《鬼谷子》《孙子兵法》等经典着作,对其中的权谋、辩论技巧以及战略战术进行深入钻研。他每日刻苦练习言辞表达,力求做到言辞犀利、条理清晰,能够在关键时刻说服他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厉不仅学识日益丰富,还练就了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他善于观察各国局势的变化,分析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冲突,为日后在复杂的政治舞台上施展才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初涉世事 崭露头角
成年后的苏厉,怀揣着满腔抱负,决定走出洛阳,去各国游历,寻找施展才华的机会。他首先来到赵国,此时的赵国虽在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但仍拥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力。
苏厉听闻赵国的一位权臣正在为如何应对秦国的威胁而苦恼,于是毛遂自荐。他见到这位权臣后,详细分析了赵国当前的局势。苏厉指出,秦国野心勃勃,赵国若不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抵抗,必将成为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他建议权臣说服赵王,重新与各国建立合纵联盟,共同抵御秦国的侵略。
苏厉的分析切中要害,言辞恳切,权臣听后大为赞赏,遂将他引荐给赵王。在赵王面前,苏厉进一步阐述了合纵抗秦的策略,他列举了各国的优势和弱点,说明合纵联盟不仅能增强各国的实力,还能有效地遏制秦国的扩张。赵王对苏厉的见解颇为认同,虽未立即决定实施合纵,但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次经历让苏厉在赵国崭露头角,他的名声开始在赵国的朝堂和民间传播开来。许多人对这位来自洛阳的年轻谋士的才华表示钦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