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吸引游客(1/3)
秦浩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亲子项目肯定能吸引不少游客。
那我们可以准备一些适合亲子合作的材料,在活动现场设置专门的亲子互动区域,安排志愿者进行指导。”
两人正热烈讨论着,负责活动策划的小陈匆匆走进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叠文件,神色略显焦急。
“秦厂长,秀荷姐,我刚整理完山货节改进方案里互动环节的详细流程,有些地方想跟你们再确认一下。”说着,他将文件放在桌上,逐页翻开讲解。
“你们看,在山货鉴别环节,我打算设置三轮不同难度的鉴别挑战。
第一轮针对普通游客,鉴别一些常见山货的优劣,比如挑选饱满的核桃、色泽正常的红枣等;第二轮增加难度,让游客辨别相似山货的品种差异,像不同产地的香菇;第三轮就比较专业了,适合对山货有深入了解的游客,鉴别经过初步加工的山货品质,比如判断木耳是否经过化学处理。
每一轮挑战成功都能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品,这样能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小陈一边说,一边观察秦浩和秀荷的反应。
秀荷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的目光:“小陈,这个设计很用心,难度梯度设置合理,确实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不过,在奖品设置上,我们得再斟酌一下。
要确保奖品既符合山货节的主题,又有吸引力。”
秦浩也认同秀荷的看法,补充道:“没错,奖品可以考虑定制一些带有山货节标志的特色山货礼盒,根据挑战难度调整礼盒内山货的种类和数量。
比如,第一轮挑战成功的游客,可以获得一份包含几种常见优质山货的小礼盒;第二轮的礼盒里增加一些珍稀山货的小样;第三轮则送出精心包装的高档山货礼盒。
这样既突出了山货节的特色,又能让游客感受到挑战的价值。”
小陈连忙记录下来,接着说:“还有传统手工艺制作环节,我原本计划安排剪纸、编织和陶艺这三个项目。
但现在我发现,现场教学陶艺可能不太现实,因为烧制陶艺作品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时间,活动现场很难满足。
我想把陶艺换成竹编,竹编相对简单,而且材料容易获取,手工艺人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