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多事之秋(6/8)
;
嬴渠梁面色阴沉:&34;朕早就预料到会有抵抗。传令下去,若三日内不交出封地,以抗旨罪论处,流放千里!同时,调集御林军,准备强制执行。&34;
商鞅补充道:&34;臣已掌握狄家和杜家的大量贪腐证据,随时可以公布,以正视听。&34;
嬴渠梁点头:&34;先礼后兵。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若仍不知悔改,就别怪朕不讲情面了!&34;
与此同时,嬴渠梁召见三位王子,明确态度:&34;有人可能会来拉拢你们,反对变法。无论是谁,朕希望你们坚定立场,支持变法。否则,别说储位,就连王子的身份也保不住!&34;
三位王子齐声应是,表示绝不会被贵族利用,坚决拥护变法政策。
三日期限很快到来,狄、杜两家仍拒不交出封地,甚至组织家丁武装抵抗。白家见势不妙,在最后一刻选择了妥协,交出了封地。
嬴渠梁雷霆震怒:&34;狄、杜二家公然抗旨,是为大逆不道!传朕旨意,以叛国罪论处,没收全部家产,家主流放边疆,其余家眷迁至偏远地区!&34;
御林军迅速行动,包围了狄、杜两家的府邸。狄青和杜威试图反抗,但很快被制服。商鞅亲自监督执行,严格依法办事,没有丝毫的回旋余地。
两大家族被迅速肢解,他们的封地全部收归国有,改设县治,由朝廷直接任命官员管理。同时,商鞅公布了两家贪腐的证据,引起民间一片叫好声。
白家因为及时妥协,虽然失去了部分封地,但保住了家族根基,还获得了商鞅的褒奖,被树为榜样。
这一雷霆手段震慑了其他蠢蠢欲动的贵族,变法得以顺利推进。统一度量衡和军功爵位制也相继实施,秦国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
三个月后,公子华从齐国回来,带回了丰硕的外交成果。
&34;父王,齐王非常重视与我国的友好关系,不仅签署了贸易协定,还同意互派留学生和工匠,交流学习。&34;公子华兴奋地汇报道,&34;齐国的丝织技术和铸造工艺确实领先天下,若能引进,对我国手工业发展大有裨益。&34;
嬴渠梁满意地点头:&34;此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