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5/8)
人生之路从不平坦,只有迎万难,才能赢万难,世界观也好,人生观也好,价值观也好,都离不开认知的提高,而认知的提高,无非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他耐心的跟宁致远说道。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有句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宁致远说道。
“是的,行万里路跟读书是互补的,读书是静态的,行路是动态的,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行路眼观耳识才能补其不足。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大禹是在随父治水中悟到了“宜疏不宜堵”的治洪原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治国安邦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
可见,“行万里路”较“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把“读书”与“行路”关系作个比喻:“读万卷书”好比人们通过一个窗口看到了知识和能力的金山,但要想真正得到知识和能力这个金山,还要靠走出门去“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之后,只有“行万里路”,走出去亲自看一看,体验一下书中描述的情景,才会发现书中所说的不及体验的千分之一,同时也理解了作者对这种情景的感受并同自己的感受加以比较,从而放大知识层面,只有这样读书的效果才能体现出来。
所以说:读书好比一个放大镜,不管所读的知识是真是假,它都会放大若干倍(当然,读书越多放大倍数越大)。”他说道。
“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经济的突飞猛进的发展,无非是邓公一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敢想敢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都是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宁致远附和道。
教师这个职业,一向崇拜读书,比如:“读书破万卷,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