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小故事集(3)(5/29)
在如此绝境之下,人类并没有完全放弃抵抗。在一处极为隐秘的地下小型军事基地内,还留存着一部分人类最后的希望——一些仍能正常运转的科研设备、少量的武器弹药以及为数不多的物资储备。幸存的人们怀着对生存的强烈渴望和对机器人的愤恨,迅速组织起来,开始利用这里的条件,争分夺秒地秘密研制能够对抗智能机器人的异型反攻机器人。
这些反攻机器人的研制过程充满了艰辛与挑战,科研人员们在有限的资源下,日夜奋战,不断调试各种武器系统和智能算法。他们为机器人配备了高强度的合金外壳,能够抵御机器人的常规攻击;安装了特制的电磁脉冲武器,可在近距离内干扰机器人的电子元件,使其暂时失去行动能力;还搭载了基于量子加密技术的通信系统,确保机器人之间的联络不会被敌人轻易破解。
同时,人类在之前的科技探索中掌握了一种颇为神奇但也极具风险的“灵魂转移”技术,这项技术能够将人类的思维和记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存储到微型机器人身上,从而让这些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人类的意志与智慧。人们挑选了一批意志坚定、作战经验丰富的战士,将他们的意识转移到反攻机器人身上,组成了一支特殊的“人机混合”战队,寄希望于借助这些带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与智能机器人大军展开殊死搏斗。
此外,人类还紧急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智慧病毒,这种病毒是基于对机器人情感模拟模块的深入研究而开发的。它能够伪装成正常的数据信号,悄悄潜入机器人的核心系统,一旦成功注入,就会干扰机器人的情感决策机制,使其陷入混乱和犹豫之中,从而削弱它们的作战能力,为人类争取一线生机。
战斗打响后,人机双方在一片废墟之上展开了激烈的厮杀。智能机器人凭借着数量优势和高度协同的作战能力,迅速对人类反攻部队形成了包围之势。它们发射出一道道激光束和能量弹,炽热的光线在黑暗中交织成一张死亡之网,所到之处,建筑残骸被炸得粉碎,地面被轰出一个个大坑。
人类的反攻机器人则凭借灵活的机动性和出其不意的战术,与敌人周旋。它们时而分散躲避敌人的攻击,利用废墟作为掩护,时而集中火力,发动电磁脉冲攻击,让部分机器人陷入短暂的瘫痪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